首页 Blogs

Blogs 16

制造强国的“最后一公里”

014年,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果断叫停了已经启动12年的故宫百年大修。一年后单老近乎“哭诉”的解释了个中缘由:老工匠到了退休年龄无法返聘, 是停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院里“八大作”的传承人因年高老迈相继离开,而年轻工匠尚不能挑起大梁。 《光明日报》在评述此事时用了8个字概括:匠之不存,技将安在。 近年来, “人工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话题频现热搜。实际上,这种对人工智能的焦虑已经蔓延了将近一个世纪。然而直到现在,甚至可以预见的未来,工业产品的高度依然离不开手艺人的才华托举。 能工巧匠是制造业中的稀缺资源,从过去到未来一直都是。工匠操作是制造链上的最后一环,决定着最终的成品是精品还是次品。 01工艺不足,手艺来补 新中国的工业自诞生以来,就在强国时而援建、时而封锁的环境中蹒跚前进。基础科研和工艺技术都屡受制约的条件下,产业工人队伍异军突起,依靠手工技术的突破,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建国后的中国工业,机床设备落后,几乎只能完成钻孔、车外圆、铣平面等简单操作;工艺流程粗放,只能对工种、顺序和结果做说明,无法对操作过程进行指导;操作环境更是简陋,尚不知标准化厂房为何物。频繁技术封锁倒逼“自力更生”,种种先天不足倒逼“艰苦奋斗”,中国产业工人以这八个字作为精神指导,摸索出了一套“工艺+手艺”高效协同的模式。 1970年某车间技术比武 不同于西方国家按部就班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中国这套模式更充分地发挥出了操作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培养出众多手艺精湛乃至拥有独门绝技的技术工人。 2014年5月,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钳工组接到了为ARJ21-700飞机起落架钛合金作动筒接头特制件制孔的特急任务。36个孔,精度要达到0.24毫米,不到头发丝的一半,还必须保障孔位不偏移。而研制周期非常紧张,根本来不及等数控机床的编程。 被誉为“航空手艺人”的胡双钱临急领命,但他能依靠的只有一台传统铣钻床和一个钳工工具包。校验钻头和铰刀、加工过程中的冷却、“圆柱销”辅助定位、钻套引导,这些在工艺操作手册中完全不会涉及到的“细枝末节”,曾让胡双钱攻关了无数疑难件。这一次,钻孔同样是一次交检通过,胡双钱35年100%合格率的神话始终不破。 中国早期集成电路发展,也是大量依靠“能工巧匠”来弥补基础研发的不足。老一辈集成电路科学家王守武在行业里被誉为“八级钳工”。光刻机时不时渗油,椭圆偏振测厚仪小毛病不断……都是王守武亲自上阵,趴在地上查原因,换配件,一点点调整过来。基础辅助材料、超纯水、MOS级化学试剂,也是他一次次测出来的。 靠工匠手艺弥补生产工艺上的不足,让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产业英雄和劳模的奇迹。但这毕竟是中国在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与现代工厂的管理理念背道而驰。短期内虽然高效灵活地解决了眼前问题,却在传承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上遭遇瓶颈。 手艺与工艺,不可偏颇,如同一把剪刀的两片,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威力。 02日本精工的得与失 上世纪80年代,数控加工在欧美和日本逐渐普及。自动化生产线、无人工厂从概念变成现实。一时间,精密仪器代替技术工人的浪潮汹涌而来,“工匠手艺”似乎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然而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自动化程度再高、再精密的机械也只能在可控、可测的场景下操作,而加工过程中最精微的窍门,只有每天与工件、产品和设备打交道的操作者才能掌握。人们发现,越是高端精密的行业,越是离不开手艺高超的工匠。 日本京都府长冈市一条不起眼的小街道上,有一家百年老厂木村制作。这家仅有37人的工厂从事着超精密的非球面加工,用于制作光学透镜的生产模具,精度高达纳米级。这些模具加工出来的光学产品被广泛用来制造信息处理、IT成像或者感应设备,是物联网设备的关键元器件。木村制作所生产的模具,即便采用了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最后的精加工也要依靠手工修正。 这种“小而美”的企业在日本并不鲜见,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北岛绞制作所、小林研业等企业都是有着深厚根基的精工作坊,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比木村制作所更精小的是小林研业,只有5名员工,这其中还包括了老板小林一夫本人。但就是这5个人,承揽了苹果公司ipod背板镜面刨光1.3亿美元的订单。 小林研业是一个家族企业,过去90年都只做着汤勺、烹饪用具等低端产品的研磨加工。即使员工不多,也能以高品质、好口碑在业内立足,甚至一度垄断了真空焖烧锅内胆的研磨业务。 小林研业社长 小林一夫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小林研业平淡安稳的日子开始遭遇来自发展中国家竞争者的挑战。小林一夫到中国工厂实地调研,看到生产线上几十号工人麻利地分工合作,不由感慨: “这样的方式,无论我们四五个人如何努力研磨也毫无胜算。” 此后几年,小林研业一些其它业务也被劳动力成本更低、产能更大的马来西亚工厂陆续抢走,小林一夫终于承认在这一领域里已经丧失了优势。 没有量产优势,工匠们必须向更高附加值的领域钻研,占据为数不多的精尖细分市场,从而避免被大规模的流水线工厂所淘汰。 流水线分工作业为这些技艺精湛的工匠们提供了一条出路:通过模块化分解来细化工艺流程,以此降低对操作者的要求,甚至可以借助数字化、自动化的工具来实现产能的提升,而工匠们则专攻高精尖的技术环节。 抢占了小林研业焖烧锅研磨业务的中国工厂,短期内招募的操作工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具备工匠们几十年经验沉淀出来的手艺,但是却可以通过短时间的上岗培训,把整个操作流程中的一两个小环节做到尽可能完美。 这种模式有点类似医院的分诊制度,通过规范、细化的检验流程将患者进行分流。轻症和一般病症由普通医师处理,危重和疑难杂症交给专家问诊。 在制造业的链条中,人们常常容易忽略的一个现实是——越是高端精密的生产越像手工作坊,关键环节由卓越工匠精心雕琢;反而是产品精度要求不那么苛刻、且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才适用于规模生产。 03“口不能言”的缄默知识 ipod问世时,不锈钢背板如镜面的光泽震惊世人。800度以上级别的研磨,几乎与玻璃镜面相差无几。正是小林研业的5位老人,保持高水平研磨质量的同时能月产4万。他们打败了规模大工厂,再一次印证了手工技艺的价值。 研磨ipod背板的老工匠 与冰冷的机器相比,工匠们拥有神秘的优势:缄默知识,也称为隐性知识。 1958年,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把缄默知识的概念写入《个体知识》(Personal Knowledge)一书,第一次尝试对这类难以用符码系统完整表述的知识进行描述和研究,并将其与显性知识区分开来。 手工操作中,缄默知识的传播矛盾尤为突出。老师傅多年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丰富场景,日积月累下来的手感和眼力,使那些高超的手工操作者对复杂因素形成了近乎直觉的判断和反应。他们电光石火之间的预判和动作,如同神秘的黑箱,很难通过语言、公式或者其他编码工具传播。 中国古人对此也早有总结,《庄子》中描写过一个制作车轮的老工匠,他说自己的技艺“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这大概是对缄默知识的最早描述了。 来自日本的知识创新大师野中郁次郎用四种活动概括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建立了SECI模型: 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结合化(Combination)、内隐化(Internalization)。四种活动在组织内部不断交互进行,形成了“知识转移螺旋”。 SECI模型 然而,用模型来辅助隐性知识传播还只是一个探索,实际操作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尤其将一板一眼的技术知识放到博大精深的中文语境里。 全国劳动模范机车钳工张素丽可以徒手摸出毛衣针0.02mm直径的细微差别,但是她总结的操作指南却远不如她的手艺来得精细: “工件要装夹牢固,伸出钳口的部分不能太长;锯条要安装松紧适当,过松或过紧都容易使锯条折断;开始锯割时要逐步切入,左手大拇指挡住锯条定位;手的压力要小,往返行程要短……” 不能太长、松紧适当、要小、要短……都是无法量化的概念。中餐厨师带徒弟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火候适中,酱油少许,盐适量,翻炒片刻”,但是对适中、少许、适量、片刻的分寸掌握,却取决于徒弟自己的感官和领悟。 这种描述上的模糊实际上可以通过定义得到部分解决。例如西餐食谱相对中餐会严谨不少,容量、克数、温度、计时器甚至设备都有精确说明,一个烘焙新手只要严格照此操作,也有很大几率可以成功出品。 2005、2010、2015年三届全国劳动模范徐小平谈到工匠培养,用了两句话概括——“多练生感觉,多记生数据”。这位曾经师从6位中国师傅,10多位德国师傅的大国工匠感慨: “中国师傅教会我两个字叫感觉,德国师傅教给我两个字叫数据。” 徐小平朴素的语言,道破了缄默知识传承的两条主要路径:一条是重视“匠”的价值,通过长期观察模仿整体的操作行为来学习,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一条是关注“技”的价值,让缄默知识“开口”,并通过编码进行高效传播。 前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复刻操作行为甚至习惯。后者则更要把大量精力用于知识的拆解、编码、传递。但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却都没有跳脱出标准化的逻辑内核。 04匠能存,技可传 2012年,57岁的装配钳工顾秋亮与蛟龙号潜水器一起,向7000米的水下深度发起极限挑战。顾秋亮刚出发便收到老伴病重的消息,经历一夜的思想斗争,他最终还是决心坚持到载人潜水器的前线,甚至下潜到4500米的水下作业。 顾秋亮的家国情怀背后,却折射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现实:全国能把潜水器维修做到丝级精度的技能工人,仅顾秋亮一个。 “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对中国技术人才发展的不均衡一针见血。中国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过程中,高水平技工“一匠难求”成为现实的绊脚石。 2017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7)》指出,当前中国,“大国工匠”型的高端技能人才缺口达上千万人。高水平技术工人的稀缺,短期内会限制产品稳定性、质量、产能的发展。长期来看,技能人才青黄不接,好手艺后继无人,会影响产品、企业的存续,甚至带来产业水平的退化。 千万的缺口哪里去补?人才的问题,一定要到培养环节里找答案。 培养工匠的第一个基地是职业技术院校。与高等院校连年扩招相反,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连年缩水。统计数据显示,各类职校招生人数在10年之内降了270万。比起上个世纪靠手艺谋生,新世纪的家长们更信奉靠头脑赚钱,盼孩子进象牙塔,出来后再找一个坐在格子间里的“体面”工作。连家务活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的家长们,很难接受自己孩子去做干体力活的“蓝领”。 扭转这一现象,首先必须消除人们的思想误区——大量60-80后家长对工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抡铁锤、扛沙袋,单纯出卖劳动力的传统印象里。实际上,规模制造乃至智能制造的今时今日,技而优则士,各级劳模、技术能手在工厂的待遇早已超过普通白领;中华技能大奖的获得者甚至被誉为“工人院士”——技能人才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体面”。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缓解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人,并鼓励青年扎实学技术,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国家层面的鼓励和支持,是培育和壮大技术工人发展的基石。 10年内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对比 即使生源基数能够通过扩招补足,坐在教室里仍然培育不出好工匠——为保证人才的够用、堪用,向生产一线源源不断的输送优质产业工人,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在“产”与“学”的紧密结合上,也纷纷因地制宜,各显神通。 培养工匠的第二个基地在制造业一线。在常年的实践中,中国工匠手艺传承也摸索出一条“工作室”模式。以张素丽、胡双钱等大师级工匠为典型的“师带徒”工匠工作室,不仅在科研攻关中承担突击队的任务,也发挥着缄默知识的基础传递作用,成为各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匠心的传承,一是匠、二是心。工作室模式有助于师徒之间长期的相处和磨合。“润物细无声”的不仅是匠(技术),还有心(品性),工匠精神的传承是无法完全用标准化的逻辑去套用的,这也是大国工匠生生不息的根源。 24岁的曹彦生被称为航天科工最年轻的高级技工,凭借对数控铣工的技艺的钻研取得了博士学位。在283工厂学习期间,曹彦生自学建模、编程,把五轴联动加工摸清摸透,还发明了“高效圆弧面加工法”等绝技,为企业节省数千万元成本。 作为“名师出高徒”的典型代表,曹彦生的师傅马景来是曾经登上过60年国庆阅兵彩车的“航天老兵”。以他命名的“马景来工作室”,是航天科工集团大师级工作室的标杆。这个18人的工作室里,有7人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曹彦生又将这种师徒传承沿袭下去,他的徒弟常晓飞也是全国数控技能竞赛的冠军,出师后的常晓飞又带出了两个冠军徒弟。 制造大国的成长过程中,中国逐渐有了硬怼外界金枪锁喉的底气。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迈进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拔除工艺中一根根卡住喉咙的鱼刺。而这“最后一公里”,则需要靠技术人才的匠心匠艺来托举。 大国产业不仅要“前无古人”,更要“后继有人”。匠能存,技可传——让工匠技艺有序、有效地传承,将是维持中国制造持续攀升的又一项长期性课题。

2021-01-01 2,887

创业10年,张一鸣成长的2个基本方法论

创业10年,张一鸣的两个核心方法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牛刀财经”(ID:niudaocaijing),作者:方文,36氪经授权发布。 张一鸣被过度神化了,其励志的成分,要远远大于管理经验上的学习。 字节和抖音两款产品连续成功,以及不经意间流传出的轶事,让外人对张一鸣这个坐拥庞大算法帝国的掌舵者,感觉到其自身也如算法般高深。 实际上,张一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算不上是创业者中的“上等”,没有顶级的学历、资历和人脉加持,在企业成长和融资的过程中,甚至都处于“不被待见”的角色。 奇妙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凡人,张一鸣是如何用十年的时间,蜕变成为顶级的那一个?用大厂喜欢的话术来说,他又有什么方法论?这是最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被“以貌取人” 海纳亚洲的王琼第一次见到张一鸣时心里还犯嘀咕,为什么酷讯技术委员会主席这么重要的职位,竟然交给了面前这个小男生? 当时的张一鸣,才25岁。 更让其想不到的是,三年后,她竟然陪着张一鸣找遍了投资人,甚至有头有脸的机构挨个刷脸拜见,今日头条那时候真的很急需要钱。 多年后,也正是这个case,让海纳亚洲回报千亿。 被“以貌取人”,这是张一鸣在早期融资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当此后王琼将今日头条推荐给师弟朱啸虎时,结果朱啸虎一眼认定,这个看上去“蔫不拉几”的创始人,不是自己的菜。 那个时候的张一鸣太普通了,刚去酷讯面试时,据当时的酷讯创始人之一吴世春回忆,张一鸣还略有些结巴。 除了早已熟知的王琼懂得张一鸣有技术,没有人相信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觉得他那张娃娃脸看起来不太靠得住,甚至有人暗示,张一鸣的气场不像能干成大事的企业家。 不过,当时的张一鸣越是普通,其“修炼”的方法论越有借鉴意义。 B轮的融资让张一鸣印象深刻。 一是今日头条在用户100万的时候就上线了广告系统开始商业化,根本原因其实是没钱,不过因祸得福,头条很早就开始有造血的能力,也让字节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中敢烧钱,也能挣钱的企业; 二是当时张一鸣为了融资到处讲产品,自己曾经一度失声,换来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张一鸣的外貌和性格,固然导致了因为创始人,公司不被看好,同时看不懂头条的也大有人在。 今日头条早期融资中,接触了大量的一线机构,但都被拒之门外。就像是泡泡玛特港交所上市后市值超千亿,却因投资机构中没有一线风投被称为一线机构的集体miss,今日头条又何尝不是。 时任红杉中国副总裁的曹毅已经将今日头条这个案子推到了投委会,但沈南鹏最终觉得头条最多不过是下一个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天花板有点低,况且后两者的用户已经高达2亿了,否掉了。 投资今日头条的都是哪一批人?今日头条天使投资人刘峻当时还在360,因为曾经想过做张一鸣同样的事情没成,惺惺相惜投了天使轮。可惜的是此后其促成了360对头条的投资,却因为周鸿祎看不懂没再跟进,并在C轮时将股份让给了新浪的曹国伟。 另外一个天使投资人是老外黄共宇,他刚把自己的公司卖给了Twitter手里有一把大笔钱,来北京旅游时拜访了今日头条,发现张一鸣在做的事儿跟美国的一家公司很像,趁着手里有钱就投了点。 三次创业失败 实际上,去除字节的光环,即使是现在张一鸣重新去融资,也不一定对投资人的胃口。更何况,十年前张一鸣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远不如现在。 张一鸣和曾经的老板王兴有一点像。 王兴经历了校内、饭否的创业失败,如果不是美团的成功,当时就是连续失败创业者;张一鸣曾经给王兴打过工,在大学毕业创业失败,以及此后的参与酷讯、饭否,和独立创业的九九房,也算的上是一个连续失败的创业者。 只不过,王兴混得了“懂社交”的名头,而张一鸣除了技术的积累啥也没有。 大学期间,张一鸣并非是个只会看书的呆子,学软件工程的张一鸣接了很多外包,一个月能赚2-3000块,这对上学的他来说是一笔巨款。当然,此后的张一鸣劝年轻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兼职上。 大学毕业后,张一鸣和两个同学组了一个团队开始创业,为企业开发IAM协同办公系统。 很快,失败了。 当张一鸣看到酷讯网在做搜索引擎时,觉得这家公司不错,还特意展示给了同学梁汝波看,结果第二周就换了工作去了那里。 毕业后的4年时间里,张一鸣全然没有显示出如今的“机器范儿”,全然不知延迟满足为何物,定力和耐力非常差,在“心里不爽就跳槽”这件事上,完全不输当前的很多00后。创业、找工作、屡屡跳槽,按照现在字节的招人标准,此时张一鸣这样的人,一定是要在筛选简历的阶段就pass掉的。 外界熟知的故事,张一鸣在酷讯从第一工程师,一年后成为管40-50号人的技术高级经理,最终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但实际上张一鸣在酷讯一共也就待了两年,这是他这一时期待的时间最长的公司。 对于前几次的创业失败,张一鸣总结到,“创业如果不顺利,早死早升天,往前看就行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是错不在我。以前业务没做好,我就觉得责任在我身上,但其实有时机问题也有行业问题等等很多。” 因为,张一鸣本身是个急性子。 南开求学,专业本是微电子专业,张一鸣完全算不上学霸,甚至有点学渣。他发现自己很难在面包板上做出正弦波信号后,转院到了软件。原因很简单,软件快,编程就能看到结果。 不过,尽管看不到方向,张一鸣在这4年的时间里,却有意无意地种下两颗种子,从“事后诸葛”的角度来看,能不能成事儿,关键就在于,张一鸣在自己窗口期,是不是能让这两颗种子尽快发芽。 “种下两颗种子” 很多人认为张一鸣的延迟满足感是在大学培养起来的,但实际上不过是后人强行总结的。张一鸣的大学生活看书、编程、接外包,给人修电脑。所看之书为名人传记和高效人士工作习惯之类的鸡汤书,每个人的大学生涯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同学,完全不能联想到此后能有何等成就。 张一鸣的大学和打工时光,就像是在自己的花园里盲乱地撒着种子,自己也不知道那一颗能长成参天大树。 他感到自己在南开看的很多书,学到的很多知识,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对自己的实际作用不大。 也是多年之后,他才感觉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才连成线,帮我理解行业、理解管理,更快地掌握不熟悉的领域,包括如何让信息得到更有效率的组织和分发,从而改变各行各业的效率。”“你的经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联系起来,而你会受益于这些经历。” 在酷讯,张一鸣就种下了两颗种子。 一颗是王琼。张一鸣在咖啡馆和王琼见面,在一张餐巾纸上画了头条的原型,王琼当即表示支持,并在此后的融资过程中坚持,促成B轮Yuri的投资。 另一个种子,则是信息找人这一思想的最初启蒙。 有这么一段经历。 在酷讯工作时,张一鸣想在酷讯上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当时在火车站排队买票难,网站也只能找一找是否会有二手车票。 搜索引擎需要用户主动输入后查询,而张一鸣做了一个程序,把自己的需求固化下来,程序自动运行,有结果后通知他。半个小时后,张一鸣买到了车票。 从那时起,信息自动搜索和收集、信息分发和找人这些想法,就在自己的脑子里挥之不去了。 成型 张一鸣真正的蜕变是从何时开始的?张一鸣回南开的演讲中提到,鼓励年轻人要多提想法,因为自己第一次做CEO时是26岁,九九房。 正是在这一时期,张一鸣走出了技术的象牙塔,开始真正涉及到管理。 张一鸣感受到了焦虑。从写代码到管理,从高确定性的程序世界,到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商业环境,张一鸣首先感受到的也是失衡,自己害怕去做决策。 尤其是,字节跳动负责人力的副总裁谢欣认为,张一鸣平日里看事情的眼光很准,但在”涉及到一些个人因素,而不是单纯的工作因素“,处理往往会比较慢,“比如内部人员处理的一些决策,我觉得他有时候还是比较纠结。” 在做九九房的时候,张一鸣在管理上也犯错,员工常去找投资人王琼哭诉。 张一鸣饱受折磨,投资人也觉得这样不对劲。 张一鸣最后选择克服的方式是,“关键是要理解它,它反正是个概率分布,你就做最佳决策就行了。消除焦虑就是,你要想清楚运气很不好的情况下最差的怎么样,你能接受,就好了。” 就像是张一鸣的妻子,"世界上可能有两万个人适合你,然后你只要找到那两万分之一就好了。就是你在可接受的那个范围,近似最优解嘛。" “通过参数选择,将问题归结为一个概率分布,然后去求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以求提前布局。” 即使到了今日头条创业期间,张一鸣还是比较“单纯”。 在2014年今日头条面临的那场众多媒体的“围剿”中,张一鸣找到了极客公园的张鹏,在访问过程中,张鹏不得不好几次打断张一鸣情绪化的表述,比如“我就完全不理解,这个事有什么意义呢?” 张一鸣开始明白的是,商业世界不能以线性逻辑来理解。当时今日头条刚融资1亿美金。 时隔多年后,2018、2019年两年的时间里,字节大肆上线了多款社交类产品。而此前张一鸣曾经对字节的产品路径定过一个调调:尽量不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就不做。 还有另外一句话是,战略防御的产品除外。 控制人生比游戏更有爽感 从九九房到字节跳动,11年的时间里,让张一鸣的性格和逻辑基本成型,也让其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能力边界。 外界对张一鸣的性格评价是“慈不掌兵”。 “我不算适合掌兵,但看方向比管事情重要。我不擅长把事情推向极致,比如把公司推向运营效率最高,或者push到边界。但对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对重要事情的开拓和判断。” 的确,很难找到一张在公众场合,张一鸣大笑,或者是生气、忧愁等不是微笑的照片。 这不是其在刻意维护自己的形象,而恰恰是他的常规状态。 实际上,这种状态是张一鸣后天训练而来。训练,就是张一鸣的第一个关键词。 在公开场合,张一鸣一直以来都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做区隔,以免被对号入座,给字节带来麻烦。但另一方面,张一鸣像调试算法一样调试自己,这也是其被认为恐怖的原因。 他试过将一天的时间切割成小块,精准地去完成时间表中的每一项计划。但发现所有事情都高效完成,对于自己来说不可能,也不高效。“我觉得更大的效率来自于重要事情上做得好,而不是在处处做得好,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在效率上,他得出结论:最好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不太激动,也不太郁闷,并且睡眠充足。 他训练自己从沮丧当中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指导思想是,“realize it (认识它),correct it(纠正它),learn from it(从中学习),其他事情都不重要。” 此前,如果晚上发现没完成当日的任务,张一鸣会逼自己熬夜完成,不然心里就觉得亏了。“但这个是错误的,因为我第二天状态又不好。这种沮丧纯粹是为了自我需求,不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事情。” 有的人认为这种行为很恐怖,张一鸣不觉得。 他认为,人都有控制欲,有的人喜欢打游戏,是想在游戏的世界里找到操控、控制的爽感,而自己是对人生这一更现实的世界操控。对自己人生的操控,显然更有意义,也更有难度。 远离虚假繁荣指标 第二个关键词,远离虚假繁荣指标。 这其实也是王兴、黄峥、张一鸣这一代小巨头创始人的风格,通过理性的考量,对企业的发展始终聚焦在核心指标上,防止虚假繁荣指标。 今日头条创业于锦秋家园的居民楼,国内创业公司的传统是,在居民楼办公可以请一个做饭阿姨。刚搬到写字楼的时候突然三餐无法解决,当时字节跳动的行政就建议,向员工发餐费补贴。 张一鸣反问,“想解决什么问题?发不发餐补对员工吃饭的选择有实质性影响吗?你没有解决任何痛点,那这个设计就是没有意义的。”…

2021-01-01 2,700

布鲁克林一家挣扎求生的餐馆:疫情中美国餐饮业的缩影

纽约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幸免于疫情的冲击。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疫情的突如其来打乱了许多行业既定的节奏,包括位于布鲁克林的一家犹太速食店Gertie。这家餐厅改造了地下室,签了DJ,还请来了新的厨师,本想着在新的一年里让生意蒸蒸日上。但疫情却让这家店不得不通过与非营利机构合作作为救济处而勉强维持,而未来究竟该怎么办,身为店主的Adler和Biddleman同样难觅头绪。本文作者Matthew Haag,原文标题Inside One Brooklyn Restaurant’s Desperate Fight to Survive the Pandemic。 Nate Adler(右)是位犹太裔美国人,他是Gertie餐厅的老板。Gertie位于布鲁克林,三月,Gertie正准备推出一份新菜单,这时新冠疫情爆发了。图片来源:Amr Alfiky /《纽约时报》 三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位于布鲁克林的美国犹太速食店Gertie的店主,刚刚完成对这家已有一年历史的餐厅的最后一步改造。他们聘请了一位新的副厨,此君几个小时前刚刚乘坐从底特律起飞的单程航班抵达。 不过,到了晚餐时间,餐厅的局面开始混乱起来。 在默默地传播了几周后,新冠病毒已经感染了纽约的数百人,给这座城市和这家餐厅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这家餐厅原本计划推出一份新菜单。然而,在那个周日的晚餐服务结束时,老板们把几乎所有25名员工拉到一边,告诉他们即将被解雇的消息。 7个月后,Gertie仍然屹立不倒,即使只是勉强屹立,作为一个破旧的象征见证着这个被全面衰退摧毁的行业。Gertie咖啡店过去是自助餐厅,现在嘛,只剩下了一具躯壳——昏暗的餐厅里,桌子被推到一边,咖啡机也关了,一个曾经装满烘焙食品的箱子积满灰尘——剩下的少数员工也只是得过且过。 这家位于Williamsburg的餐厅现在是几家合资企业共同努力维持运营的地方:早上是一个救济处,为饥饿的人准备饭菜;每周三晚是户外餐厅;周四还会有一场动员投票活动,在院子里设置一个电话银行,给尚未决定投票的选民寄明信片。 一年前,Gertie每周的收入约为3万美元,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几十名食客大快朵颐。在疫情最严重的日子里,有些早晨卖咖啡和糕点才赚50美元而已,这还不够支付咖啡师和面包师的工资。整个夏末,销售额缓慢攀升至每天1000美元左右。 店主们在担心,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情况会有什么变化。 “我感觉就像我们在过去七个月里开了六家餐厅,”33岁的总经理兼共同所有人Flip Biddelman在外面展开帆布遮阳篷,在人行道上铺开后说,“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这都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这种情况还得持续多久?”他补充道。 Gertie餐厅还不能堂食,但室外可以接待客人。然而,餐厅销售额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图片来源:Amr Alfiky /《纽约时报》 纽约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幸免于疫情的冲击。有些店兴旺起来了,比如卖酒的商店。但没有哪个行业像餐馆和酒吧这样遭受重创,它们价值数十亿美元,给这座城市带来活力和多样性,雇佣了数十万人,其中包括许多移民,每年还吸引了数百万游客。 根据该州的数据,从米其林星级餐厅到简陋的餐馆,餐饮业每年的销售额约为460亿美元,员工的工资约为100亿美元。 如今,对一家餐馆来说,仅仅是保持营业就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了。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家餐馆倒闭,但估计有数千家。 据相关统计,在春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20多万餐馆员工失业。当前一些人被重新雇用,但很少有人工作时间大量减少。餐厅也开放供室内用餐,但最多只能容纳25%的人。 据估计,持续的破坏最终可能会摧毁该市一半的餐馆——大约1.2万家。 在纽约经营餐馆的经济效益向来不佳,但疫情更是将餐馆生意打入谷底。餐馆,即使是那些远离曼哈顿高档区的餐馆,每年也要支付超过10万美元的租金,以及数万美元的其他费用,包括在疫情期间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的保单。 许多餐馆指责他们的房东没有降低租金。但房东们说,他们也在遭受损失,因为租户不能全额支付房租,他们也无法支付自己的账单。 自疫情爆发以来,Gertie的房东已经将其基本租金削减了50%,降至每月5000美元,并提出将折扣延长16个月,其中包括根据Gertie的销售额比例单独增加租金支付。与Biddelman一起创立Gertie的Nate Adler接受了这个提议,尽管他担心生意在几个月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 Nate Adler(前)和Flip Biddelman于2019年2月在布鲁克林威廉斯堡创办了Gertie餐厅,全天营业。图片来源:Amr Alfiky /《纽约时报》 31岁的Adler说:“建造这些餐馆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住宿、安慰和食物,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场所,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时间和金钱。现如今,每一家餐厅都变成了一个空壳,里面什么也没有。一切都被打乱了,一切都回不到原状了,疫情逼迫我们吃下这颗苦果。” Gertie在没有大多数员工的情况下举步维艰。该公司25名工人中大约有9名已经返回,其中一些人还在领取失业救济金,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太短了。几名前雇员以健康问题为由拒绝回来,还有一些人搬到了另一个州,开始了一份新工作。 Gertie餐厅于2019年2月开业,位于安静的十字路口Marcy Avenue和Grand Street的交汇处,提供更新的美式犹太熟食。Adler以他外祖母的名字命名了Gertie,这是洛杉矶一些很受欢迎的餐厅的名字,这些餐厅提供柜台服务,混合了面包房、熟食店和全天活动场所。 Adler和Biddelman和纽约一些最受尊敬的餐厅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dler在Danny Meyer旗下的餐饮服务帝国联合广场酒店集团(Union Square Hospitality Group)工作,Biddelman也曾在那里工作。他们还一起在曼哈顿由Adler开办的另一家餐厅Huertas工作过。 然而,Gertie并没有按照主人希望的方式生意兴隆。早餐、午餐和周末早午餐都卖得很好,有烟熏白鱼沙拉、泡菜鲁本三明治和比亚利烟熏三文鱼配奶油芝士。 但晚餐服务从来没有让餐馆门庭若市,它本来应该是明星餐品才对,主菜包括山葵酱羊肉、鞑靼酱全鱼和整个烤鸭肉。 店主们更新了一下这个概念。他们把地下室变成了活动空间。他们签了DJ,还请来了厨师参加临时活动。今年2月,他们聘请了新的行政总厨Mike Cain,现年35岁,曾在布鲁克林海滨的一家地中海餐厅工作。 但病毒打乱了他们的计划。3月的第一个周末,两天都有300多人在Gertie餐厅吃早午餐。下一个周末,每天只有几十人来参加。 餐厅的厨房位于地下室,两名厨师正在为Gertie的非盈利餐饮项目和即将到来的婚礼准备食物。25名员工中只有9名已经复工。图片来源:Amr Alfiky /《纽约时报》 27岁的Eleanor Bellamy曾是餐厅的一名服务员。 3月15日,一个周日,市政府下令除开展外卖和配送业务外,所有酒吧和餐馆都必须关闭。而不幸的事,Gertie没有类似的业务。当晚轮班结束后,Bellamy打开餐厅发来的邮件,该邮件宣布大部分员工已经被解雇。 和很多人一样,Bellamy最初认为这次疫情带来的破坏是暂时的,于是决定回她的家乡北卡罗来纳州的Durham碰碰运气。她轻便地把几条裤子和衬衫装在一个小包里,说走就走。 今年8月,Bellamy回到了这座城市,收拾好她所有的东西,准备永久搬到北卡罗来纳州去了。她在那里的一家布料和墙纸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Bellamy说:“我在家里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感觉我已经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是正确的选择。” Jovanni Luna也收到了一封相同的邮件。就在六天前,身为Gertie餐厅的搬运工Luna也被解雇了。 “在这一行工作,我得说并不总是感到称心如意,但好就好在纽约总能让人感觉非常有安全感,”31岁的Luna表示。 那天晚上,Cain在他位于皇后区Astoria的家附近的Sparrow Tavern找到了安慰,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家酒吧,其他厨师也面临着同样可怕的未来。 Cain说:“能看到彼此,开一些玩笑,感觉还不错。” 接下来的一周,Cain,Adler还有Biddelman制定了一项新计划。Gertie开始提供外卖和配送服务,两位合作伙伴寻找非营利机会,利用这家餐厅帮助一线员工。 为了招揽生意,支持民主党候选人,Gertie在11月大选前的的周四晚上主持了一场政治活动。前来用餐的人必须给身边尚未决定投票的选民寄明信片。图片来源:Amr Alfiky /《纽约时报》 外卖和配送被证明是死胡同。每天只有几份订单,他们也不大清楚需要库存多少食物。 “我们需要在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上加倍投入,否则我们就得说,‘管他呢,我们不干了,’” Adler说。 Adler和Biddelman联系上了“LEE Initiative”,这是肯塔基州Louisville的一个基金会,在疫情开始蔓延之际开展了一项餐馆救济工作。在基金会的帮助下,Gertie的厨房很难说恢复了生机,但好歹有了点人气,重新雇用了四名员工,员工们每天分发数百份盒饭。 用餐计划在几周后就结束了。工作人员精疲力竭,担心自己有感染病毒的危险。这家餐馆至少关闭了两周。 Adler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醒来,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去工作,给所有这些也担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提供吃的,回家,吃晚饭,然后重复。” 今年5月,这家餐厅与非营利组织City Harvest和Rethink Food合作。Rethink Food为Gertie提供食物资助,每餐5美元,City Harvest负责每周4天的膳食。…

2021-01-01 1,871

深圳推出全国首张无人公交月卡,由轻舟智航提供自动驾驶服务

交通运输部印发文件:稳步推动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 近日,深圳坪山区推出全国首张无人公交月卡,持有月卡的市民可乘坐深圳首条微循环无人公交线路进行日常通勤。该线路总长约5公里,沿途设置10个站点,贯穿深圳坪山站周边居民区、学校、剧院、公园和办公区等核心地点。市民可报名“早鸟计划”,免费申领月卡,可在手机上查看下一趟小巴的当前位置和预估到达时间,凭小程序扫码上车。 图源:轻舟智航 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是指在城市中充分利用次干路或支路,为快速路和主干路分流,以缓解区域周边主干道上的交通压力。微循环公交线路主要是满足轨道交通站点3-5公里内的换乘需求,路线固定、路程较短、车次密度高,是适合自动驾驶落地的场景。 深圳坪山站是深圳东部片区的交通枢纽,近两年的日均客流量超过2万人次,最大日均客流突破3万人次,并逐年攀升。 此次深圳坪山区的无人公交服务由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提供,采用轻舟无人小巴车型“龙舟ONE”。龙舟ONE是一款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设有9个乘客位和1个驾驶位,但坐在驾驶位上的不是司机,而是监控车辆正常运转的安全员。 轻舟智航称,龙舟ONE可实现车身周围360度无盲区感知,前方最远感应距离超过200米,车身长度约为5.9米,车速为每小时20-50公里,除了具备行人车辆避让、自动变道、自动转向、红绿灯识别等基本功能,还能应对各类城市复杂交通场景,例如穿行人车混杂的路口、后车加塞、鬼探头等。 图源:轻舟智航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总裁侯聪表示,不同于轿车,巴士车身周围较易出现人类或机器无法覆盖的感知盲区。无人小巴能否实现无盲区感知,决定了无人小巴在城市公开道路行驶的安全性。龙舟ONE通过车身的多种高精度传感器,实现了周围360度的全范围感知,不存在任何盲区,警觉性甚至超过人类驾驶员。 轻舟智航称,他们接下来还将在深圳推出网约共享巴士,通过智能算法,将路线相近、同方向的乘客进行即时匹配,乘客可拼车共乘、分担费用,以更高效优惠的方式出行。 12月3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会稳步推动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稳步推进辅助驾驶技术在城市公交、道路客运中的应用,支持在封闭式快速公交系统、产业园区等区域探索开展自动驾驶公交通勤出行示范应用,并根据技术演进情况和示范进展,在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前提下,视情推广至其他客运场景;同时,研究制定自动驾驶客运出行发展行动方案,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客运出行服务。 这份指导意见暗含的政策红利,将有助于自动驾驶在公交场景落地。

2021-01-01 1,362

重磅!36氪中国新基建之王「新能源充电桩领域」TOP50企业揭晓

电量焦虑症,谁来解救? 制榜|姚雪蕾 制图|王茹 出品|36氪创投研究院 2020年以来,新能源充电桩成为与5G、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轨道交通并列的「新基建七大板块」之一,被重点提上经济发展议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417万辆,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36万辆,增长率达到9.45%。汽车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造就了新能源汽车的大火,与新能源汽车唇齿相依的充电桩产业也一同被按下了加速键。 续航能力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为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超快充电和超大容量电池技术实现广泛应用之前,充电桩是现阶段缓解车主“电量焦虑”的主要解决方案,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国与充电桩相关的存续企业多达8.9万家,其中不仅有蔚来、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向产业链前端延伸,也有特来电、星星充电、小桔充电等运营商的加入。今年的前11个月内,新增注册的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就超过2万家,是2015年的5.6倍。 2010-2020充电桩相关企业注册量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是充电桩的根本推动力。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11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的中国充电桩目前总保有量为153.9万台,已经是全球加油站总数(10万)的15倍有余;尽管如此,以公安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17万辆粗略计算,我国车桩配比仍只有2.7:1。车桩配比不协调将一定程度上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短板,因此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和普及,充电桩设备市场也将迎来巨大的提升空间。 早在2019年年末,工信部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以车桩比1:1为建设目标,在未来10年内我国充电桩市场将仍然存在6300万台的缺口,预计将形成10253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根据36氪创投研究院对新能源充电桩产业的梳理,我们将其划分为供应端、运营端与用户端三大环节。其中设备制造商作为硬件供应端位于产业链上游,负责充电设备各种元器件及壳体等相关部件的生产;产业链中游核心包含:运营商、新能源车企及第三方运营平台,负责充电桩的建设、运营与平台管理。运营软件中以地图、导航、支付为主的功能主要起到支持作用;而下游则是包含商用、乘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自行车等C端核心用户,以公交车、长途汽车为代表的B端用户数量也逐渐增加。 充电桩产业链 目前来看,处于上游供应端的充电桩整机制造商与零部件生产商有一定重合,以国资背景企业与老牌传统制造企业为主,其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也相对分散。市场竞争最激烈的环节集中在产业链中游的运营端——运营商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充电服务费、二是充电桩利用率。 充电服务费由各地政府和发改委自行制定,提升空间有限,因此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空间在充电桩利用率上。经测算,充电桩利用率须达到10%—15%才能实现盈利。而现实是,我国公共充电桩利用率相对较低,平均约4%,在充电桩铺设最多的北京和上海使用率仅为1.8%和1.5%。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拥有充电桩数量最多并且占据46.7%的市场份额的特来电,也只是在2019年4月刚刚跨过盈亏平衡线。运营商们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存在大批闲置的充电桩。 但可以明确的是,伴随着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行列,新一轮的建设期已经到来,市场格局也可能迎来新一轮洗牌。

2021-01-01 1,439

2020最大赢家:马斯克身家达1600亿美元,2张图拆解他的巨额财富

2020财富大赢家马斯克,净资产增长5倍,达1600亿美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来源:外媒,编辑:LQ,36氪经授权发布。 彭博社数据,2020年,马斯克的净资产增长了5倍,达1580亿美元,其中约1100亿美元来自特斯拉的股票和期权,约占70% ,187亿美元来自于SpaceX的股权。 从资产增长的角度看,2020年,没有人比马斯克过得更好了。 2020年年初,马斯克已经是一位亿万富翁,不过当时资产不到300亿美元;2020年以来,他的净资产增长了5倍多。根据彭博社的亿万富翁指数,截至周一,他的净资产增长了1290亿美元,增幅为469.9% 。 通常由于股价波动,很多亿万富翁在一天之内就会损失数十亿美元,尤其是马斯克,他的个人资产变化和特斯拉的股权价值几乎是同步的,为保证数据准确,BusinessInsider对马斯克的个人资产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监测。 特斯拉2020年的收益是马斯克最大的财富来源,今年特斯拉股价飙至新高。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市值接近6450亿美元,而今年只剩下一个交易日。2020年增长了689%,这对于马斯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作为特斯拉最大的股东,他持有18%的股份。 在本月18日,特斯拉纳入标普500指数之前,更是获得了天量成交额。股价大涨使得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尽管它的汽车产量远远不及丰田、大众及通用汽车等对手。 马斯克还曾经转发推文将特斯拉市值与其他主要传统汽车制造商相比较。 大家误会了,我很穷,现金很少 不过,马斯克在特斯拉拿的是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非常微薄,至少纸面上是这样。用马斯克自己的话说就是「现金匮乏」,去年在接受博客采访时,马斯克说:「有些人认为我有很多现金,其实并没有」,和其他的企业高管一样,他也依赖于抵押贷款和信用卡生活。 薪水微薄但去年他仍然是世界上薪酬最高的高管,这要归功于一份非常复杂的薪酬方案,在特斯拉实现越来越难以衡量的股票、收入和盈利能力表现时,该方案向他提供了一系列股票期权。 特斯拉方面并没有回应对马斯克薪酬方案发表评论的请求。监管备案文件显示,2018年,股东们压倒性地批准了业绩奖,截至8月,马斯克已经解锁使用了其中的两个部分。 特斯拉的大部分股权以及SpaceX 的股份也被抵押。这使得他在这两家公司的最后股份价值略低于其面值。福布斯著名的财富预测和彭博社的亿万富翁指数都采用了这种折现方式。 截至本月15日,马斯克的财富总量约为1580亿美元,其中约1100亿美元来自特斯拉的股票和期权,约占70% ,另外187亿美元来自 SpaceX 的股权,最后70亿美元被捆绑在现金、住房、汽车和其他资产上。 疫情所迫,马斯克也曾经卖房子 2020年5月,特斯拉位于加利福尼亚和中国的工厂遭遇大规模疫情而停工,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出售自己「几乎所有」的物质财产,包括当时拥有的多处房产。 随后他挂出了两套房子。今天的《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文章报道了马斯克在Bel Air一个死胡同里的三套相邻住宅中总共出售了4090万美元。说到做到,没有找中介,都是马斯克自己来卖的。 兑现「威胁」,逃离硅谷 12月初,在《华尔街日报》主办的一次会议上,马斯克证实他已经搬到了德州。 在这次会议上,马斯克说:「特斯拉和 SpaceX 在加州运营规模非常大......事实上,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是最后一家仍在加州生产汽车的汽车公司。Space X也是最后一家仍然在加利福尼亚从事重要制造业务的航空航天公司。加利福尼亚曾经有十几家汽车工厂,曾经是航空航天制造业的中心。但现在我的公司是仅存的两家。」 根据马斯克2018年获得的薪酬方案,离开美国个税征收最高的加州,进入根本不收取所得税的德州,可以为他节省数十亿美元。 SpaceX寻求新融资,估值或达920亿美元 未来在德州,SpaceX和特斯拉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两家公司的收益会继续增长。 分析师表示,随着中国和美国需求的增长,特斯拉有望实现今年销量50万辆的目标。与此同时,据消息人士透露,SpaceX 公司正在讨论另一轮融资,可能会将其估值提高到920亿美元。 马斯克也曾考虑过将自己的各项事业合并到一起。 至于特斯拉在2021年的市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分析师们意见不一。摩根大通的Ryan Brinkman等一些分析师认为,只会小幅度增长,而Wedbush的Dan Ives等看涨者则认为,特斯拉市场空间还会更大。

2021-01-01 1,399

永别了,Flash

因为 Flash,互联网得以变成今天的模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沈知涵,36氪经授权发布。 「设个闹钟,夜里爬起来偷菜。」 十几年前,80 后玩《开心农场》、《黄金矿工》、《森林冰火人》的痴迷劲儿就跟今天 90 后、00 后熬夜刷抖音差不多。这些游戏简单、易上手,且无一例外都是用 Flash 制作,而 4399、7K7K、2144...... 这些五花八门的 Flash 小游戏网站,也成为很多人游戏启蒙的开端。 然而从今天开始,Flash 将正式「退役」。早在 2017 年,「亲妈」Adobe 就宣布将在 2020 年 12 月 31 日停止对 Flash Player 更新,鼓励内容开发者转换为其他开放格式。 Adobe 舍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变得低效和臃肿的产品,并不意外。作为曾经人们玩游戏、看视频的「默认方式」,从高光时期接近 98% 的市场占有率,到现在不足 4%,Flash 的结局不免令人唏嘘。 Flash 的发展历程很好地印证了一句话:只有始终迭代的技术,所有红极一时的产品走到时代的交叉路口,选择只有两种:要么进化,要么被更好的产品所替代。 Flash 缔造的「网页时代」 Wired UK 如此评论 Flash 对于互联网的重要意义:1996 年之前,互联网是一个静默、沉闷的地方,Flash 的出现开始让它充满声音和色彩,预示着现代互联网(modern web)的到来。 Web1.0 时代,网页多是文字排版和分辨率极低的图片,Flash 通过矢量格式的图片和动画,既解决失真问题,又将图片大小压缩到几十到几百 KB。 Flash 并非 Adobe 亲生。Flash 源起一款矢量绘图软件,万维网的出现让创始人 Jonathan Gay 意识到他们可以创建一款制作网页动画的程序(FutureSplash Animator),以及动画播放器(FutureSplash Player),以「全套网络图形工具」为卖点在 1996 年发布。 「在此之前制作动画应该是动画工作室分内之事,当时动画发行渠道也只局限在录像带。」这是 FutureSplash 所带来的突破性意义。 其实在产品面世前,公司因经营不善找到 Adobe 希望被收购。不过后者当时的重心在一款 PDF 编辑软件 Acrobat 上,用「如果人们需要动画,我们可以在 Acrobat 里添加动画功能」的理由拒绝了。 接着,FutureSplash 找到新的卖家——Macromedia,更名为如今我们熟知的 Flash。微软、迪士尼迅速发掘了这家小公司,分别将其产品应用在 MSN 门户网站,多媒体儿童内容。「1998 年,Flash 已经站稳了脚跟,对于那些想要比当时 Web 标准提供更炫酷一些的网站开发者来说,Flash 是既定的选择,越是那些将 Web 看作新媒介的创意艺术家,越欢迎 Flash。」Ars Technica 写道。…

2021-01-01 1,298

在线教育大爆发,头部玩家亮出技术底牌

超高估值背后的秘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贾宁宇,36氪经授权发布。 提及2020,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肯定是在线化,无论是在线办公,还是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行业的大爆发让猿辅导、跟谁学、VIPKID、好未来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就算分不清它们主打的是K12教辅还是英语教学,是大班课模式还是“一对一”,没关系,反正你都不可能错过——亲戚、同事、朋友,总有一个人的孩子在学习它们的课程。 同时,资本市场从未如此看好在线教育的未来。估值百亿美元俱乐部在今年迎来多个新玩家。以猿辅导为例,一年内两次巨额融资,共计32亿美元。 上一次市场信心如此高涨,是在两三年前。当时最大的市场驱动力是主打“一对一”北美外教模式的VIPKID。2017年,它获得400%的营收增长,并成为第一家估值超过200亿的教育创业公司,又被《快公司》评为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一时间风头无出其右。 从 VIPKID到猿辅导,屡屡拿到超高估值,是因为人们将其视为“科技公司”而非传统的教育机构,坚信技术会抹平时空差距,让普惠教育成为可能。但很多时候,“技术让教育成为普惠”只是一句尚未厘清的口号标语。 在新一轮的狂热中,头部玩家的VIPKID格外低调。唯一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的,是今年8月的一则新闻:VIPKID对外宣布单位运营利润(UE)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为正,90%的渠道首单实现盈利,获客成本同比降低45%,业绩保持持续增长,打破了在线青少儿英语一对一长期以来“规模不经济”的魔咒。 业内人士指出,这与VIPKID过去两年在技术上持续投入、“苦练内功”有关。VIPKID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缩减了成本,另一方面,技术含量提高,让完课率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特别是基于云原生的技术架构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技术对在线教育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别人烧钱我赚钱”的VIPKID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答案。 “填平”太平洋的技术难题 “我们用互联网‘填平’了太平洋”,在2018年全球科技嘉年华“西南偏南”上,VIPKID用这句话概括了在线教育的技术本质,但为什么是太平洋? 这和VIPKID的特殊商业模式有关。很长一段时间里,VIPKID的核心业务都是“一对一”北美外教英语教学。  . 这种模式对网络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外教在北美,而学生在中国,相比K12教培的本地师生来说,“跨太平洋”的距离要远得多,网络也更容易出现不稳定和延时。 张慧涛在2018年接触到VIPKID时,深感到“填平太平洋”的强烈需求。张慧涛是阿里云在线教育行业的技术架构师,也是阿里云VIPKID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一个创新项目当时正在VIPKID内部发酵,关乎在线教育最重要的业务场景“在线教室”。和物理世界的教室一样,它需要更完善的硬件配置,在这里指的是稳定流畅的网络保障和音视频技术支持。 VIPKID创始人及CEO米雯娟主导了“在线教室”的技术变革,她提出要做“在线教室”的整体技术自研。 这在当时不是一个非做不可的决定。即便在今天,还是有大量的在线教育平台使用第三方的在线音视频系统。回到2018年,在线教育行业发展了也有4年,上下游产业已成形,大量第三方公司都提供“凑合也能用”的在线音视频环境。 行业内也有过不成功的“自研”先例,但米雯娟坚持认为,肯定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 阿里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在国内与海外节点之间,建立高速通道。依赖于阿里云的核心数据中心分布、高质量的网络互通能力解决了VIPKID的全球网络互通和优化,增加国内边缘节点与海外节点的覆盖,加上阿里云“边缘—中心”路由优化技术,优化回源网络质量。 通过这些复杂的网络配置,太平洋这才真正被“填平”。 VIPKID开始把在线教室的核心系统从线下的物理机逐步迁至阿里云,第一次把基础的技术架构搭建在云上。 就像“容器化”是今天的方向,“虚拟化”“云化”已经是当时重要的技术方向,但并非所有人都确定它一定比上一代技术更好。VIPKID先人一步。因为他们清楚地看到,线下物理机一旦出现问题,每次系统的卡顿、崩溃,耗时的修复,都会让一些外教和学员长久离线,并且一去不返。 现在阿里云承载了VIPKID不少的核心业务流量。VIPKID CTO郑子斌向我们介绍,依托阿里云提供的高可靠性网络保障,VIPKID实现了高清晰度的视频交互通信,保证网络顺畅稳定与信息安全,在最高达3.5万课程实时并发的环境下,网络延时少于200ms,同时让完课率提升到了99.99%,因网络原因而产生的投诉下降到不足1%。 VIPKID的前瞻性决定如今已成为行业的主流选择。 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大爆发时,已经有超过70%的在线教育公司都把关键业务系统部署在了阿里云上。这可以说是行业最大的技术趋势。 “钱”的问题 保证了“在线课堂”的清晰流畅,我们就可以稍微喘口气,回到开头提到的“钱”的问题。 你可能觉得,讨论钱有些不合时宜。行业正疯狂,没人会关心如何省钱。但看看2018年热潮过后的2019年就知道了,“回归冷静”是当时的主题词。用不了多久,“钱”又会变成一个要命的问题,变成洗牌、整合时期的重要底盘。 在今年成立7周年的内部信里,VIPKID重申了精细化运营打破“不盈利”魔咒。从她提出新阶段目标“不靠融资实现独立盈利,一节课赚一块钱”算起,这样的方向在VIPKID内部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网络问题的解决,某种程度上帮VIPKID省下一笔钱。这是因为,在线教室的稳定性和完课率大幅提升后,客损会相应减少。 但对于一家处在上升期的公司来说,显然这还不够。 VIPKID把2019年定义为“品质年”,“在原有的技术、教研、产品、服务进一步加大投入,并精耕细作”。换句话说,既要大手笔投入,又要省去不必要的开销,而且要全方位地、整体地展开。 VIPKID的做法是,首先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一对一”模式的边际成本。其中最显著的是进行容器化改造,全面拥抱“云原生”。VIPKID提供的数据显示,使用了阿里云的容器产品后,CPU使用率提升了10倍。 VIPKID容器化平台负责人曹迪分享与阿里云的合作。 还有一些最基本的云上优势,比如云服务器弹性伸缩能力强,既能应对流量峰值,也可减少峰值后的资源浪费。由于在线教育用户的波峰集中在每晚6点至9点,企业能精细化预测,灵活地调度资源。此外,阿里云还通过多种PaaS层服务,简化日志查询、分析和管理,降低移动端开发成本和开发难度。 在将大数据系统迁移至阿里云后,VIPKID还发现,阿里云的Flink流式计算不仅可以对系统实时监控,快速定位和诊断故障,高效排查和处理问题,还能对所有数据进行预处理,让营销、业务数据一目了然。 2019年9月的开学大促,VIPKID第一次能通过实时大屏看到每位老师的选课情况,实时掌握“战绩”,并调整营销策略。“有了电商大促war room的感觉。”VIPKID的运维负责人说。而原本基于ELK的开源系统,要等到次日才能看到一张张选课报表。 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有目共睹。今年开学大促前的两周,VIPKID对外公布经营状况:公司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单位运营利润为正,90%的渠道实现首单盈利,获客成本同比降低45%。 这也意味着,VIPKID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收入在百亿级别规模且实现UE转正的在线教育企业。 业内对此评价: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走在趋势之前 有人说,VIPKID的变化——变得低调、沉稳、更重技术和CTO郑子斌的加入不无关系。郑子斌拥有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双重背景,先后在Google、阿里巴巴、Oracle、百度等知名科技公司任职。 VIPKID的多位内部员工指出,郑子斌的加入强化了VIPKID与阿里云的合作,并为公司带来了三点变化:一、更注重通过技术手段缩减成本;二、更看重产品的技术含量;三、更重视人工智能,以AI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今天来看,所有人都会认同这是在线教育行业的三大趋势。而更早投入的VIPKID不仅已初尝硕果,还开始反哺行业。 最直接的表现是年初疫情期间,和所有跑在阿里云上的在线教育平台一样,VIPKID快速扩容,平稳流畅。在教育部呼吁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后,VIPKID又宣布免费开放在线直播教学平台和技术。 这套从2018年开始与阿里云共创、并成功经受各类考验的技术系统已相当成熟,可以让教师轻松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在线教室”,无需再从头研究复杂的网络和音视频技术。 在人工智能方面,今年年初,VIPKID正式上线了一套智能化的AI“督学体系”。 阿里云联手阿里巴巴达摩院,输出了人工智能的原子能力,包括: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智能质检等。  . 这些AI的原子能力在丰富的在线教育场景中获得了新的想象力。阿里云已经帮助VIPKID在监测外教的鼓励词、时间点和次数上达到了90%的准确率,监测外教语速准确率也超过90%。过去在线课程质量检测要依靠人工抽样,未来会实现100%自动化,实时掌握外教和学生的教学情况。 在跟读和对话环节中,AI还会根据学生的发音、准确性、流畅度给出评分。这样一来,评分可以督促学生课后练习;同时也能提供长期的测评分值变化曲线,让家长看到学习效果和学生进步曲线。 通过这套AI督学体系,VIPKID学员今年的学习任务完成率提升了25%,相同时间学到的知识点提升20%,家长满意度提高到95%,学员每月平均上课量增加到9.2节。 对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积极的尝试,有望改变从线下复制而来的“双师模式”。这一模式一直受到高强度、高压力和良莠不齐的批评,认为对老师群体并不友好。现在,AI可以帮到他们。 普惠的教育,与普惠的技术 如果翻看VIPKID的发展史,你会发现,它从来都不只是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 2017年,VIPKID就上线了面向全球少儿的中文教育品牌Lingo Bus,不到一年用户就遍布五大洲,包括美国、加拿大、埃及等46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学员来自巴西圣保罗。《环球时报》当时用大篇幅报道了这一现象,指出Lingo Bus凭借创新的全球共享经济模式,已成为推动中文学习的新生力量。 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架构的愈加成熟,都让在线教育机构变得越来越庞大。 过去两年,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在线教育机构纷纷加速了产品的矩阵化。做K12大班课的同时推出AI录播课,做“一对一”语培的也开始进入K12市场,音乐等特长教育也成为行业新宠。 今年1月,VIPKID正式推出大班课业务“大米网校”——专门面向小学生的直播课,将市场拓展至这部分数量过亿的K12群体。更丰富的产品矩阵可以让总体的用户规模达到1000万到2000万,获客效率更高。大米网校与VIPKID形成了协同效应,有八成的大班课学员来自VIPKID现有学员。 技术的扩展升级和用户的“扩科转化”一样平滑。阿里云很快为“大米网校”找到了合适的技术产品。RTC技术保证大班课的互动性要求,不过秒级的低延时直播就能保证流畅度,无需复制“一对一”课程的更高技术参数。 另一方面,K12大班课更受下沉市场的欢迎。阿里云在线教育解决方案架构师张慧涛介绍说,阿里云针对用户遍布全国大小城镇的特点,提供ENS边缘计算的优势能力。 新的技术架构既能保证新业务的快速迭代、高质量发展,又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成本。这让敏捷的产品矩阵成为可能,企业发展终于跳出了越大越沉重的魔咒。 事实上,在线教育发展不过六七年的时间,相应的技术准备已非常丰富。 以阿里云为例,前沿的音视频技术、遍布全球网络节点高度适用于VIPKID的“一对一北美外教”师生平台模式;同时,阿里云具备AI所需的数据湖和计算平台,可以为“英语流利说”等AI录播课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高并发的数据库、高弹性的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则广泛应用于K12大班课。 成熟完备的技术产品对行业发展的裨益不言自明。一方面,头部玩家也可以更快地打造产品矩阵,基于既有的用户数量,在新的竞争领域实现快速“扩科转化”。 另一方面,新玩家——不管是初创的在线教育公司,还是从线下转向OMO(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育机构——都可以快速复制头部玩家的经验。 在云上长出的不是一家机构或一种模式。云计算的普惠和自我进化正在填平技术的“太平洋”鸿沟,让独立的开发者和创业公司拥有和大公司一样的发展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在线教育机构与云服务商总是能共同成长,不离不弃。因为两者的初衷高度一致。

2021-01-01 918

当跨年晚会不再“合家欢”:这是小众的胜利,也是流量的狂欢

跨年晚会太多,观众有点儿不够用了。 2020年最后一天晚上,B站跨年晚会《2020最美的夜》开播仅37分钟,人气即超过2亿。一阵阵“小破站NB”的呼喊声,弥漫在整个弹幕中。 “1.6亿、1.8亿、2亿了!”,“冲冲冲”……观众与B站一起数着快速向上跳跃的数字,声势完全盖过舞台上刘柏辛卖力的演唱。这一次,对B站流量的讨论热度,比晚会更有“流量”。 许多从不刷B站的“老年人”,也在盛大的流量狂欢之下,知道了“爷青回”这一B站年度热词。 与B站的“出圈”相比,同期跨年的五大卫视在话题度上却远远不及。这背后,是创新瓶颈与受众平衡难题。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审美口味不再“整齐划一”,对于观众而言,要在三四个小时的晚会中等待十几分钟乃至更短的符合自己胃口的节目,很难获得好的节目体验。对于创作者而言,失去特定目标群体的创作,要获得好的口碑显然也很困难。 此情况下,更多跨年节目开始走向小众圈层,走向细分受众。而“优爱腾”等网络版权采购方,也开始“拼播”大众跨年晚会,将“独播”资源放在了小众跨年节目上。  B站跨年,“流量之王”依旧 即便才办到第二年,但B站的跨年晚会,已然成为流量盛宴。 正如外界所预料的那样,这一届B站跨年晚会的ACG氛围继续变淡,崔健、邓紫棋、韩红、谢霆锋等顺应大众化口味的歌手,更多地走上舞台。B站继续邀请周深和五月天,其中,五月天压轴,网友笑称,五月天已经成了B站的“难忘今宵”。 为平衡各个圈层用户的喜好,实现与主流的对话,B站晚会中还加入国粹京剧、昆曲等传统文化节目,四大名著屡屡被提及。 能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度,B站跨年晚会自有卖点。与各大卫视晚会在嘉宾上沿用堆砌顶流明星,节目上编排串烧式劲歌热舞的套路不同,B站则更多的展现出原创精神。整场晚会42组节目中,由《仙剑奇侠传》衍生出的节目一直受到期待,《英雄联盟》、漫威、《EVA》、《姜子牙》等动漫、影游IP都孵化出晚会上的原创节目。 正像双十一之于淘宝那样,B站为这场跨年晚会付出了太多。几乎从12月中旬开始,“跨年晚会”四个字至今印在B站移动端APP的logo上。此外,B站为这场晚会找来联合主办方央视频,在北京、武汉、香港、台北设立会场,遍及两岸三地,播出平台包括央视频APP,同时搬上香港TVB翡翠台直播。 于是,这成为一场不容失败的跨年晚会,它的目标受众已不只是B站老用户。 自11月中旬开始,B站美股(BILI)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截至12月30日美股收盘,B站股价当日涨幅14.43%,达到94.35美元,而就在11月30日,B站股价还是62.86美元。与此同时,B站市值超过327.8亿美元,是同期爱奇艺的2.5倍,相比之下,B站营收规模则不到后者的二分之一。 继续保持增长,是B站的核心诉求。根据财报,截至2020年三季度,B站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1.97亿,超额并提前完成全年1.8亿用户的目标。去年初,B站定下2021年月活目标2.2亿,以推动业绩增长。激进的未来战略之下,用户规模几乎是一切目标的核心。 用户人群上,截至三季度,B站“95后”用户占比仍超过80%,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近50%,两项数据虽然有下降,但扩大其他人群,显然是B站提升用户数量的大方向。 圈层上,B站则需要更急迫的融入大众、融入主流。而这场办到第二届的跨年晚会,与其说是为B站原住民、年轻人办的跨年节目,不如说是B站试图用年轻人的表达风格,实现与主流的一次对话。  “合家欢”晚会尴尬,跨年节目走向垂直 去年跨年时,在B站流量和欢呼声的阴影之下,卫视的晚会一度处于“被反思”的尴尬境地。背后不同的是,B站晚会几乎看不到广告,跨年晚会是B站对自己的一次投资,金主就是B站自己。相比之下,卫视跨年晚会的目的简单明确,核心目的在于放大广告收入,兼顾质量以保证口碑和收视率,服务于未来的招商。 然而,如今B站晚会同样背上沉重包袱,这让B站跨年晚会收获了远低于去年的口碑。在豆瓣上,去年B站跨年晚会获得9分以上的高分,今年这场豆瓣评分则降至6.6分。 B站跨年晚会的目标由“最懂年轻人”变为主流大众后,正逐步与几大卫视的跨年晚会面临相似的创作难题。当目标受众由小众圈层转向大众“合家欢”,晚会为谁而办就成了问题。 对于受众而言,在合家欢类型的晚会中,每一个圈层的受众都需要在长达三四小时的节目中,等待一两场自己喜欢的节目,这显然很难获得好的体验。此外,随着观众对跨年晚会这一形态的好奇度、新鲜感逐步降低,不同圈层的受众对内容的要求也逐步苛刻。 因而,对于创作者而言,晚会“为谁而作”也会成为问题。受众为大众时,创作者失去特定的目标对象,这也是春晚等晚会在口碑上衰落的原因。 在此情况下,观众对整场晚会的关注度正在被拆解,不同圈层的观众开始在多个频道之间游走,只看喜欢的节目,而不是连续看完整场晚会。在微博平台上,比“湖南卫视跨年阵容”热度更高的一度是跨年晚会节目指南等,教导观众在哪个时段“换台”。 在难以平衡的受众审美中,越来越多的制作方希望剑走偏锋,更多的跨年节目开始走向特定的圈层,走向垂直。 其中,老牌节目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更多将目标受众指向企业管理者、都市白领等知识焦虑者。而在知识分享领域,新入局的还有《思·享2021》等跨年节目。此外,脱口秀、相声等喜剧,也成为跨年节目的主题。 在抖音上,多台“合家欢”的晚会节目,被拆解成不同主题的短视频。有的以单一明星为关注焦点,有的以“二次元”为主题,这些被拆解后符合小众口味的内容不断登上热门榜单。 分众趋势下,小圈层足以爆发出更大的能量,由此缔造出的商业及流量传奇不胜枚举。说唱是,街舞是,电竞是,乐队也是。在跨年这一节点上,让不同圈层受众都能有各自喜欢的节目,或许是跨年节目保持口碑与流量的方向。  佛系“拼播”卫视跨年,优爱腾青睐小众节目 多种类型跨年节目,为“优爱腾”等互联网长视频平台在其中进行差异化选择提供了空间。而相比于以往几大长视频平台在多场卫视晚会中对“独播”、“首播独播”、“直播网络独播”的争夺,今年几大长视频平台对大众跨年晚会的版权争夺显然平和了许多。 走向小众圈层的节目,正在被采购方青睐。对于卫视晚会的版权,“爱优腾”等互联网视频平台为节省成本转向“拼播”,但特定圈层的小众节目,则成为其争抢“独播”版权的对象。 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纷纷推出“跨年”页面。腾讯视频的首屏给了湖南卫视,此外还可选择播出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和北京卫视的跨年晚会。相比之下,爱奇艺的跨年首屏给了浙江卫视,优酷首屏给了江苏卫视。但与腾讯视频一样,站内都可以直播五大卫视的跨年晚会,内容大同小异,并无核心差异。 相比于进攻性十足的B站,“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在跨年上相对佛系。这并不奇怪,几乎从2019年开始,“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对“独播”的争夺已然降温,除自制影剧综外,卫视版权采买更多转为共享版权的拼播。 彼时,卫视晚会的独播版权内容是“优爱腾”下注爆款,带动会员拉新,声势上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为此“优爱腾”一度不惜重金,在跨年晚会这一节点上,甚至曾挤掉芒果tv拿下湖南卫视晚会的独家直播。 然而时过境迁,与目标在于“打江山”的B站不同,对于用户规模、营收规模上“守江山”的长视频平台,如何进化商业模式是他们的难题——跨年晚会只是一台节目而已,通过版权分摊的方式节约内容成本,变得更为重要。 “独播”资源变得稀缺时,几大长视频平台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差异化节目上。 与在“大众晚会”上的佛系不同,爱奇艺今年跨年节目中唯一的“独播”,即是罗振宇《时间的朋友》演讲。此外,腾讯视频今年“独播”合作《脱口秀反跨年》,截至12月31日晚,这场聚集了李诞、大张伟、李雪琴、王建国、杨幂、张雨绮等明星的节目累计播放量超过9749万次,成绩已是不俗。而优酷的跨年页面中,德云社的相声成为该平台差异化的跨年节目。 在跨年晚会这场流量盛宴上,卫视等制作方是流量的“制造方”,而播出平台则好比于流量的“买单方”。如今,面向特定圈层的小众节目在日常综艺、跨年晚会等节点,往往能获得流量与口碑双丰收,而合家欢式的晚会,则经常显得可有可无,面临创作瓶颈。 对于制作方而言,“跨年”仍将持续成为每年的必备节目,是流量高地,但能否同步获得口碑将是流量能否持续的关键。创作上,针对观众需求寻求改变,以应对分众趋势下受众的口味变化,将是维持流量的一大命题。

2021-01-01 1,378

字节跳动暗中打造“抖音支付”,告别淘宝的它离电商闭环还有多远?

随着电商版图的逐渐完善,支付应用成了字节跳动急需补上的一处环节。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牛财经”(ID: yncj_cn),作者:长江中下游学者,36氪经授权发布。 字节跳动的金融版图,正在旁人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扩张。 据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名下于12月24日新增了一项名为“抖音支付”的商标,国际分类显示为金融物管,商标状态显示为申请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字节跳动头一回申请该类型商标,在天眼查界面中搜索“抖音支付”几个字,能找到7条在去年同一时间申请的相关商标,国际分类涵盖金融物管、通讯服务、社会服务、网站服务等,且申请主体都为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从去年密集申请商标,到今年早些时候砸钱拿下支付牌照,再到之后douyinpay.com的出现,字节跳动在支付业务这条路上越跑越远,但它并不孤单。从同一条白线上起跑的,除了美团、滴滴、拼多多这几家互联网新秀外,还有携程以及字节跳动的老对头快手。 巨头入局,必有所图。那么,急于打造支付体系的“字节跳动们”,到底在图些什么? 欲挑战微信支付宝,字节跳动们在支付赛道上狂奔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移动支付市场都被微信(财付通)和支付宝所瓜分,其他玩家鲜有地位可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第四季度,支付宝占据了高达55.10%的市场份额,微信财付通的市场份额为38.9%,第三名则是“其他”,仅占6%——在这小得可怜的6%中,京东支付、壹钱包和其余入局支付战局的玩家们不得不挤成一团。 京东等早早入局的玩家一直都为市场份额而感到头疼,而那些“被迫”与微信、支付宝合作的企业,则更不喜欢这种极为固化的市场。今年7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在饭否公开炮轰支付宝,称其手续费实在过于高昂,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美团关闭了支付宝支付渠道,引起业内热议。“如何绕过微信和支付宝”,似乎一夜间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们最关心的事情。 不管“大军”动不动,支付牌照必须先行,这是互联网巨头们经过一番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今年1月底,拼多多通过旗下子公司收购上海付费通50.01%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的同时也拿下了完善的支付牌照体系;9月,携程集团也通过收购国企东方汇融拿下一张支付牌照。 字节跳动当然也不会闲着。今年8月28日,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易宝)被天津同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收购。翻看天眼查股权结构可发现,后者是北京石贝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石贝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字节跳动CEO张一鸣。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合众易宝早在2014年就获得了由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是湖北首家持牌互联网支付企业,字节跳动显然就是冲着这张支付牌照而来。9月3日,字节跳动还向外界公开确认了获取支付牌照的信息,并表示未来将会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与其他支付方式一同更好地服务字节跳动旗下用户。 除此之外,字节跳动还在今年11月申请了“Doupay”商标,并在域名存储注册商“易名”旗下新增了“douyinpay.com”域名。面对外界的询问,字节跳动只是含糊地表示,注册该商标“是为了防止第三方恶意侵权”。不过,若是这个域名在某一天变为抖音支付的官网,那也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告别“截胡者”淘宝,字节跳动想靠抖音支付打造电商闭环? 字节跳动火急火燎布局支付业务的背后,除了绕过微信和支付宝高昂的手续费外,也有助力电商业务发展,进而打造电商闭环的用意。 在坐拥国内最大的流量池后,不想只依赖广告一种变现模式的字节跳动开始探索其他可能性,而电商就是张一鸣给出的答案。2018年初,字节跳动推出电商服务工具“放心购”,同年还上线了抖音小店功能——后者目前已经成为抖音直播电商最重要的交易渠道。 不过,字节跳动若是进军电商领域则难免会遇上阿里,而在应用属性的对比上抖音并不占优势——国内消费者还没能完全养成在抖音这种短视频应用上直接买东西的习惯。哪怕抖音拉来了罗永浩等几位顶流网红为电商业务引流,这些流量带来的收益也多半被淘宝和天猫截了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淘宝2019年的日均GMV高达2.2亿元,而抖音只有2000万元。 为了摆脱淘宝们的钳制,加速闭环的建立,字节跳动已经正式吹响了向阿里宣战的号角。今年8月26日,抖音宣布将在10月9日正式禁止第三方来源商品进入直播间购物车。这之前,字节跳动还低调成立了电商事业部,还在业内大肆挖角。 随着电商版图的逐渐完善,支付应用就成了字节跳动急需补上的一处环节,而在这点上,字节跳动在国外的“同行”Facebook要比它迅猛得多。早在去年年底,Facebook就已经推出了自家的支付应用Facebook Pay,今年完善电商板块Facebook Shop后,Facebook甚至大胆地取消了其他支付渠道。 “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用户留在Facebook,Messenger和Instagram中进行支付,而不是让他们溜走使用其他的支付平台。”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曾如是说。 这一点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字节跳动,虽然在监管日趋强势的情况下,抖音不太可能像Facebook那样完全取消微信及支付宝渠道(近期美团就因为取消支付宝渠道而被起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过抖音支付未来若是上线,仍能对字节跳动的电商业务起到积极作用。 电商赛道狭路相逢,抖音快手的盔甲和软肋是什么? 比起初露尖角的抖音电商,快手背后的东北老铁们在电商领域则更有经验。2017年,当抖音还谋划着怎样接更多的广告,提升月活时,不少快手用户就已经开始私下找主播购置农产品、化妆品、服装等,最早的一批带货主播也借此崛起。 不过,那时的快手还未成立有组织的电商部门,对于平台上的私自交易完全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直到2018年,快手的“现金牛”秀场直播被监管重锤打得七荤八素,它才想起来自家平台还有这么一颗摇钱树。在短短几个月内,快手就建立起了“主播拿货+平台卖货”的初级电商模式,并在当年年底的快手电商节上彻底将这条路跑通。 目前来看,电商业务已经成为了快手在直播业务外新的支柱,并且增长动力极强。据其招股书显示,快手电商业务从2018年的966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569亿元,翻了615倍。而今年上半年快手电商收入已经突破千亿大关,升至1096亿元。 就和抖音一样,快手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支付焦虑”,并且它同样试图用收购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年11月,快手斥资3亿元拿下第三方持牌机构易联支付,有媒体报道称快手已经开始调试支付接口,推动相关业务的运行。 在电商领域,抖音和快手的先天不足正随着电商闭环的建立而逐渐被抹平,但这对冤家仍有属于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快手这边,其过于依赖头部主播,尤其是辛巴家族的情况似乎仍未得到改善,据一份各平台直播带货数据显示,8月中旬至9月中旬,快手平台带货销售额前十的名单中,光是辛巴家族的成员就占了五席,GMV达到24亿元,占平台总额的38%。 过于依赖辛巴所带来的问题会很明显,毕竟网红不可能一辈子红下去,辛巴最近的诸多恶性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快手需要的是众多中腰部主播组成的大草原,而不是辛巴一棵大树。为此,快手也在着力发掘更多的中腰部主播,同时也引进周杰伦这些明星,试图淡化辛巴的个人色彩。 抖音的优势无疑是它远超快手的流量池(截止6月30日,抖音日活用户已超过6亿,快手仅有3.06亿),但它的电商业务毕竟刚刚起步不久,在供应链搭建上显得略有不足。 同时,阿里、京东也在加速搭建自己的直播体系,同时它们的平台建设也相当齐全,有更多而且更好的选择时,大品牌商家们不一定会主抓抖音小店的生意。有电商业内人士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目前很多抖音小店产品都是工厂直供,有部分小品牌甚至上架白牌商品,消费者购物体验并不算很好。

2021-01-01 1,004

谁在贩卖“教育焦虑”?

[video width="1280" height="720" mp4="http://cs.ceomax-pro.ceotheme.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3090616021770.mp4"][/video] 资本助推下,在线教育跑偏。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ID:kejixinzhi),作者:张钊,36氪经授权发布。 网络上盛传一个段子,中年人的崩溃是在电梯间里,一进入电梯,齐刷刷地立着三面墙的广告:左边是女性的医美广告,右边是男性的植发广告,中间是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的广告。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于国内的家长来说,和其他需求相比,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在家长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但也正是这种思想,让国内父母普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焦虑。 焦虑滋生需求。在这种“望子成龙”的思想下,课外培训成了不少家长缓解焦虑的办法。《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43.06%的受访家庭中,课外辅导在教育消费的占比最大。 今年黑天鹅突现,在特殊时期,课外培训方式由线下转到线上,在线教育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各家平台纷纷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推出免费课占领市场,一时间收获了空前的关注。在线教育市场随之成为资本的“心头好”,各种融资接连不断,营销大战打得火热。 前段时间,金融平台因其土味网贷广告成功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这些“土到掉渣”的广告被广大网友吐槽简直不像出自互联网大厂,并被质疑存在价值观问题。事后涉事公司道歉,下架了该广告视频。 但从这件事件中,也能看出这种“土low”的广告对于获客确实有效。 回到在线教育市场,如今随着疫情的影响退去,在线教育进入激烈厮杀的后半程,平台为了招生可谓用尽手段。而在家长审美疲劳之际,贩卖焦虑仍然是最有效的获客方式,一些“石破天惊”的在线教育广告视频层出不穷。 不少消费者表示,躲得过“空姐升舱”,却难逃“望子成龙”。 “亏本的老板”、“尽职的母亲” “实在抱歉,您想要购买的斑马AI课英语体验课已经下架了,对,现在没有了,别的课程您可以再了解一下,不好意思。斑马AI课英语体验课已经下架,实在抱歉。” “不卖了,不卖了,都给我下架,我儿子亏都亏死了。” 随着急促的背景音乐响起,视频中出现销售员和老板母亲两人对话的桥段,正当屏幕前用户的注意力被吸引时,老板出面解释道,“价格是我定的,赚钱不是目的”,紧接着带出“孩子对课程的反馈良好、课程的突出优点,以及为家长节省了辅导孩子教育的时间”,并在视频最后表示,“该课程再加3000个名额,售完即止。” 这正是在线教育头部品牌猿辅导在抖音上投放的视频广告,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一字不差地带出该课程的优势——几乎个个针对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痛点,最后再来个售完即止,一手饥饿营销玩得炉火纯青。就算是最坏的结果——消费者最后没有购买课程,但看完此类“洗脑”视频已经对该教育品牌了解得七七八八,教育机构起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品牌印象。 上述广告视频其实是典型的在开头制造冲突,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紧接着引出课程优点售课。如果说这还算是以夸张的风格来吸引家长购买课程,那么还有一些广告就是非蠢即坏。 一则广告视频开头是这样的,“怎么又是习题,人家都在报辅导班,我一个人硬学也学不会啊。”画面中的女学生一脸不情愿地抱怨道,随后女孩妈妈出现耐心解释道,“妈妈这次给你抢到了高途课堂名师直播课……”视频接下来则是在母女之间的对话中引出这门辅导课程的优点。 这则广告视频刻意制造冲突,“人家都在报辅导班”,为家长带来身份焦虑——别人的孩子都报辅导班,我的孩子报了才能不落后。“我一个人硬学也学不会”,则给家长带来孩子不报补习班就学不会的错觉,故意制造焦虑。 此外,平台上还有一类最常见的广告类型。视频一开头就是焦虑的母亲训斥父亲,说别的父母都报了某某网课,又便宜又好,如果不报孩子成绩将会退步等等。这类直播课的广告,剧情恶俗,套路消费者,刻意夸大课程的作用以及孩子不报网课的严重性。让更多的家长焦虑和恐慌,为孩子带来更多的压力和负担。 这些广告视频中,为了让更多用户报名课程,有的广告还特别会强调低成本与高回报,比如几块钱就能让你快速掌握语文作文技巧,更有清北名师辅导。可以说是深挖人性的需求,把家长的心思琢磨得淋漓尽致。 一位孩子正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家长对「科技新知」表示,在短视频平台上看了这些广告后,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管理方式。“本来不想给孩子这么大压力,但想想大家都报辅导班,自己家孩子也不能落后。” 另一位家长则认为,“各种教育机构想尽办法给家长贩卖焦虑,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纷纷掏钱买课程,但大部分孩子得到的无非是提前把后两年的课程学了,除了拔苗助长,还容易让孩子养成骄傲自满的性格。” 谁在贩卖焦虑? 今年7月,央视新闻曾报道,有教育机构把培训广告隐藏在“教育资讯”中在公众号大肆推广。不仅如此,营销文章还用“中小学生最倒霉”的标题来贩卖焦虑,以此来达到营销目的。 这些文章的套路出奇一致,文章题目是震惊体加上“教育部紧急通知”,以此来吸引家长打开文章阅读。但当家长打开文章后,却发现所谓的“教育部紧急通知”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而文章最主要的部分是一则教育机构的广告。这些机构利用所谓的教育政策变化,再加上“中小学生最倒霉”的醒目字样,制造用户焦虑,以此来兜售相关的网课。 被央视点名批评后,这些公众号营销文章声势渐弱,但营销方式却从公众号转移到短视频平台。这背后除了央视点名的缘故,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西瓜数据发布《2020年公众号广告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号中培训教育、小说、招聘行业投放广告稳居前三。其中培训教育类一直是公众号广告的大头,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网课成为热门,广告文章增长84.55%。 但对于发展了近8年的微信公众号来说,文章打开率早已整体下滑,市场已经转为存量市场。况且随着微信公号接到的教育广告变多,很多账号都已经被“筛”过了,主要目标群体基本开始对这类广告免疫,微信端的获客逐渐变难。 在此之前,教育机构在微信上常见的获客方式是利用朋友圈、社群裂变,但随着微信开始封杀“利诱打卡”等获客模式,教育机构不得不另寻他法。而今年在疫情下短视频行业大火,在庞大流量加持下,短视频平台成了教育机构投放广告的重要渠道。 以抖音为例,「新榜」数据显示,疫情下抖音的教育广告主数量月均增长达到325%,2019Q3至2020Q1抖音在教育领域热度持续升温。从AppGrowing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年抖音在教育领域的广告投放达6429起,市场份额达8.26%。 除了巨大的流量红利外,在线教育机构更在意的是广告转化。一位在线教育独角兽公司的市场负责人表示,仅2019年暑假招生,抖音对公司整体获客的贡献占到60%。种种因素影响下,抖音成为在线教育机构投放广告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在抖音投放广告的实际过程中,哪类广告更能转化受众自然成了教育机构最为在意的。 以结果为导向,B端广告投放和C端受众有很大关系。 腾讯发布《K12在线教育行业广告策略用户调研报告》显示,在C端获取线上辅导班信息的渠道中线上渠道占比半数,线上渠道中通过短视频渠道获取辅导班信息最高更是占比54%,且随着家长学历降低而增大。对于这类家长而言,这类贩卖焦虑的视频广告更容易达到获客的目的。而且在通过微信文章发布营销广告时,已经证明了贩卖焦虑对获客的可行性。 同样的,这些广告视频中扮演对孩子成绩关心和购买课程的一方大多是“母亲”角色,这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巨量引擎发布的《低幼年龄段在线教育白皮书》显示,女性在家庭教育中拥有发言权与决策权,母亲显然比父亲更为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这类广告以“母亲”为主要宣扬对象,更容易让屏幕前的女性群体代入自己母亲的角色。 此外,这些贩卖焦虑、内容夸张的广告也和教育行业的环境有关。 目前在整个在线教育环境中,一些课程的客单价高、没有回头客,因此平台只需要在获客上下功夫,做一锤子买卖。另一方面,在如今整个教育培训市场环境中,信息爆炸和媒介碎片让用户的决策路径变得混乱,传统的广告内容更容易受到影响。反而“浮夸风”类型的广告更有“优势”,更能打动家长,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教育广告普遍出现上述情况。 事实上,教育广告一直是违反《广告法》的重灾区,一些教育广告曾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广告法》第24条规定了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因此被处罚广告的违规类型多在于存在保证性承诺,但和上述教育广告贩卖焦虑不同,在法律上并无明确界定贩卖焦虑违法,这更加剧了此类广告大行其道。 广告乱象背后 显然,这类教育广告视频贩卖焦虑是为了获客和扩容。 获客很好理解,这些广告通过夸大事实,引发家长焦虑从而达到售课的目的。而在扩容上,这些广告确实催生了更多需求,对于目前处在存量市场的在线教育而言是有利的。 「晚点 LatePost」文章提到:中国有 2 亿中小学生,如果有一半人参加课外辅导,且 30% 的课程是在线上完成的,那每年将有 3000 万学生是在线正价班学员(指系统班学员)——2020 年行业前四家公司暑期正价班学员一共才约 900 万,还有数倍空间。但事实上,这个统计太乐观了,实际上生源应该少得多。基于此,教育机构需要扩容生源。 除了这两点原因,这类贩卖焦虑广告背后更来源于培训机构面临的生存压力。 今年以来,全球教育投资大约80%都流向了中国。12月24日,媒体报道,猿辅导获得3亿美元融资。近日,作业帮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16亿美元。算下来,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2020年融资额超过500亿元,可以说超过此前十年融资总和。但有意思的是,和头部机构频频融资相比,优胜教育、学霸君却被传出倒闭的消息。 如今在整个在线教育市场中,随着资本不断厮杀,获客成本激增。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感叹,“在线教育之所以兴旺,全靠资本输血。每收入1分钱,要花掉2块钱。行业融了这么多钱,收入只有几百亿元。”如果机构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面临倒闭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更好的获客效果,营销广告自然需要尽可能地“完美”。   回想中国互联网各种烧钱大战,滴滴参与的网约车大战累计亏损370亿元,美团与饿了么补贴大战也烧了数百亿,爱优腾三家的长视频战争更是耗资1000亿元。 反观在线教育,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腾讯、头条的在线教育广告收入约为三四百亿元。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等K12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平均一天的流量投放超千万元。可见在线教育在烧钱上面毫不逊色。 试想烧钱大战结束后,网约车大战留下来数以万计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大战留下来的是外卖供应链体系,长视频大战留下来一地IP和影视从业者,而在线教育行业不仅留下一大批受过销售、辅导训练的辅导老师,还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病毒式的广告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行业本身和其他行业是不同的,教育是百年树人的行业,本就需要循序渐进。如今在资本的驱动下,一些在线教育机构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贩卖焦虑,鼓吹家长拔苗助长,已经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长此以往,在线教育机构只在获客上下功夫,不去修炼内功,最终面临的也一定是口碑上的倒塌。

2021-01-01 3,251

淘宝特价版,会是美团下一个要攻掠的城池吗?

阿里和美团的战争,全面升级?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达财经”(ID:leidacj),作者:匹诺,36氪经授权发布。 近日,美团App进行内测:团好货和美团优选业务聚合,放置在底部“发现”功能栏。此前,隐藏在生活服务品类下的“团好货”端口,正式前移至首页第一屏。 “团好货”是美团实物电商业务,以前藏在二三级页面,现在直接出现在主App中。今后,消费者打开美团,首要动作将不止是团购、点外卖,还可以购买水果、卷纸、数据线等。换句话说,美团App已经有一半变成了手淘。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继生鲜、支付后,美团跟随阿里巴巴的又一大战略。团好货对标的,主要是淘宝特价版:同样售卖10元以下商品,界面极为相似,招商对象也一样。一份团好货招商海报显示,该产品是“美团旗下唯一B2C业务”,面向全国招优秀产业带工厂商家。 美团和阿里巴巴,一个市值2000亿美元,一个市值6000亿美元。纵观两大巨头近5年的近身搏斗,双方战场已经从外卖,扩充到同城零售,到金融,再到整个互联网零售圈。面对新兴的小巨头,阿里展开全方位围剿,美团也在防守之外,露出獠牙。 外卖大战结束,同城零售开始 阿里美团的战争,是从外卖开始的。 外卖的故事,最早诞生于上海交大的学生宿舍。张旭豪深夜叫不来“金拱门”,才跟室友合作开发了外卖点餐系统“饿了么”。 当时,美团已经从千团大战中杀出重围。同样是线下履约,到店的团购、到家的外卖有相似之处。王兴投资饿了么不成,才有了2013年,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牵头做外卖的故事。 原本,饿了么主攻学生市场,美团避其锋芒,开拓白领市场。双方井水不犯河水,直到2015年野蛮人进入,外卖市场发生三件大事: 马云宣布60亿重启口碑网,显示出对王兴的不信任; 美团和腾讯投资的大众点评合并,王兴进一步摆脱马云控制; 马云抛售美团10亿美元股票,转而12.5亿美元投资饿了么。 也就是那一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对垒局面形成。2018年,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这一战事上升为美团和阿里集团的战争。在此之前,饿了么已经跟糯米合并,阿里还有自己的口碑。换句话说,外卖战争刚打响时,阿里就是带领三路大军,围攻美团的态势了。 那一年,阿里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饿了么投入30亿元补贴用户,中短期目标就是占领50%的市场份额。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差距加大,双方的市场占有率,最终来到了七三开。 结束了吗?很多人记得结果,却不记得阿里收购饿了么时,美团的王慧文说过一句话: “我们做的业务,阿里都做了。外卖有饿了么,到店有口碑;我们做酒店旅行,它有飞猪、有淘票票;我们有小象,它有盒马;我们有B2B,阿里也有B2B,现在是完全重合。这是我们不回避的事实”。 换句话说,美团与阿里在多个业务上已经形成全面竞争。这也预示了结局:不管外卖之战结果如何,这都是一场战役,而不是战争。同城零售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阿里多路大军围剿,美团支付虚晃一枪 虽然美团有酒旅,阿里有飞猪,但一直争夺的是OTA老二。 2015年,携程就和去哪儿合并,占据在线旅游七成市场份额。到了2020年,这两家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了一半。换言之,其中两到三成的蛋糕,都成为美团阿里相争的战利品。行业排位没有变化,老大却被重伤,这也侧面反映战争的激烈程度。 除了外卖市场,阿里和美团最重要的战场,还是生鲜电商。2016年,阿里在上海开出第一家盒马生鲜。一年后,美团跑去调研,挨个数外送单量,算出模式可行,就快速跟进了。不过,小象生鲜运营到第二年,仅保留了北京2家门店。 虽然在生鲜领域败于阿里,但美团通过收购摩拜,实现了二轮车的领先态势。更重要的是,美团已经集齐外卖、团购、机酒、出行等多个业务,重新建起一个互联网零售帝国。订单量足够大时,完全可以绕过支付宝,自建交易系统。 美团也确实这么做了。今年7月,美团悄悄取消了支付宝接口,只能用美团月付、微信支付和银行卡。这被视作是美团对阿里的一次“珍珠港偷袭”。随后几个月,越来越多美团用户开通了月付功能,美团也在不停地往App里加本地业务。   实际上,最先开枪的并非美团。今年1月,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整合飞猪、淘票票、饿了么口碑、盒马、大润发等阿里系本地生活相关业务,形成对抗美团的“统一战线”。 3月,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生活好,支付宝”的slogan,对标美团的“吃喝玩乐,尽在美团”。支付宝App随之更新:“外卖”、“美食”、“住宿”、“电影演出”和“市民中心”五大模块,正式加入首页应用栏,且不能删除和移动。 8月,支付宝再次更新,将“付钱”和“收钱”合并,首页新增“出行”。至此,美团和支付宝两大超级App,界面几乎完全一样。原来,美团月付只是虚晃一枪,美团的目标是同城零售。 业内人士认为,同城零售可以对淘宝天猫的实物电商进行截流,也可以反攻支付宝的金融服务。相比淘宝天猫的实物电商,生活服务是频率之王,同城零售将截流大部分实物电商的需求,淘宝天猫的同城配送会成为相对小众的需求。 两个特价版同台PK,谁家儿子更争气?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的零售帝国可谓完善:“饿了么+口碑+支付宝”主打本地生活,“盒马鲜生+天猫超市”主打同城零售,“淘宝+天猫”主打实物电商。三者由近及远,分别代表3公里范围内、单个城市和全国范围。 相应地,美团就是从外卖开始,延伸到同城零售,再一路包抄到实物电商。 小象生鲜失利后,美团重新出发,推出美团买菜。以社区服务站作为前置仓及中心,为附近2公里的居民提供30分钟送上门服务。此外,美团还推出“菜大全”项目,让菜贩子将自家商铺入驻到外卖平台上。下半年开始,这两个业务很快在一线城市铺开。 而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美团盯上了社区团购。今年7月,美团优选事业部成立,通过“预购+自提”的模式,为社区居民配送生鲜和百货。一个月后,美团实物电商“团好货”上线,定位于“线上10元店”,可在全国范围内配送纸巾、坚果等小商品。 不难看出,这两项服务虽然配送范围不同,但提供的商品、服务的人群相似:都是通过低价进攻下沉市场。或许,这就是两个业务合并,共同放到“发现”页的原因。同样是从下沉市场为母体获得更多流量,继而争取集团的资源倾斜。这一定位,不免让人想到淘宝特价版。 从产品设计上看,团好货的搜索、直播功能,和淘宝特价版别无二致。同样是从下沉市场引流,二者相似的选品策略背后,招商合作的对象也多有重合。 淘宝特价版和阿里C2M战略密不可分,主打特卖低价和工厂直供。今年10月,淘宝特价版正式推出淘工厂直营店,先后入驻产业带6000多家工厂。而从团好货招商海报来看,“供应链上游的品牌商或工厂”,正是美团重点关注的对象。 2018年,美团就推出闪购平台,为用户搭建30分钟到货的生活卖场。这是美团试水实物电商的第一站,此前华为P40就是在美团闪购上首发。“团好货”正是美团闪购孵化而来的业务,经过一番摸索后,目前看来定位偏向产业带工厂。 今年10月,有媒体爆料,“团好货”业务部在全国进行巡回招商,招商团队均由总监级别以上带队,先后深入至山东、广东、江苏、河北等产业带,密切拜访当地品牌商和代工厂。 近日“电商在线”也报道称,“团好货”已经渗透到了淘宝特价版的浙江产业带大本营。“团好货”的一位女装商家表示,“团好货”上的商品基本来自义乌、温州、广东等地的供应商。 而从团好货界面来看,不但有和淘宝特价版一样的“秒杀专场“,还在banner位推出了大牌集中营,包含回力、阿迪达斯、康奈等品牌。部分团好货店铺的名称,也和淘宝特价版类似。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可能是商家为避免“二选一”风险,采取的“同店不同名”策略。 至此,美团和阿里的战争已全面铺开。美团外卖首战告捷,偷袭阿里电商大本营。阿里原本在同城零售暂时领先,美团优选横空出世后,又在社区团购上落后一个身位。近日,随着“团好货”占据美团首页Tab位,这场战役又来到了特价版和工厂店。 过去五年,美团和阿里缠斗已久,美团从守转攻,2021年或许就是决胜之年。

2021-01-01 2,953

宏观经济学家管清友:2021年经济的三大关键词和三个不确定性

2020年中国经济“前低后高”,2021年是“前高后低”。 在2020年12月30日厦门举办的“预见2021吴晓波年终秀”上,宏观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以“出清的尾声”为题,复盘了从2017年开始、到2021年基本结束的中国金融市场“出清史”。 演讲中,管清友给出了2021年经济的三大关键词:“弱复苏”、“稳政策”、“强改革”,提出了三个不确定性:“疫情风险”、“数据风险”和“疫苗风险”。 管清友表示:“在负利率时代,财富保卫战打响了,如果你不能持有核心资产,财富或不可避免地面临缩水的命运。” 以下是管清友的演讲内容,经36氪记录整理: 对于2021的展望,我想用“出清的尾声”这个词来给大家做汇报。 今年是吴晓波年终秀的第六年,是我参加年终秀的第四年,特别巧,我们一起见证了一部中国金融市场的“出清史”。 在过去四次年终秀中,我讲“泡沫的背影”,讲“隧道的微光”,讲改革,讲“南渡北归、西进东出”。我们也追忆过似水繁荣。 今天中国所处的经济环境,确实和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这四年,金融市场正好经历了一个残酷、剧烈的出清过程。无论你是做企业还是做投资,处在体制内或体制外,每个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和这一波市场出清同频共振,甚至很多人受影响特别大。 于是我就在想,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视角去观察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和我们的财富息息相关。 我后来总结,用三个字,叫“心”“体”“用”。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用三个维度去观察文明,我现在用这三个字来观察金融市场,后来我竟然发现我们观察的角度非常类似。 什么是“心”?对应的是汤因比观察文明时说的“观念”;什么是“体”?对应的是汤因比所说的“制度”。什么是“用”?对应的是汤因比所说的“器物”。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那么,对于2020、2021,我们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展望呢? 2020年的全球政经格局一波三折,美国大选落幕,大选在美国造成了分裂,也让中国人也看到了一片喧嚣。对于中国而言,拜登当选,确定性增强了,压力却可能更大了。 最近,中国有两张牌打得特别好,我特别希望大家关注。第一张是贸易牌,就是今天(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终于完成了,这非常重要,中国和欧洲,在经贸和投资上站到了一起。 在这之前,中国加入了RCEP,RCEP是涵盖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经济总量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打出这张贸易牌,我们应该为国家点个赞。 第二张牌是气候牌,中国领导人适时地率先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这里有个背景,特朗普时期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拜登似乎在准备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拜登也希望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和中国合作,而中国率先提出这样一个目标,不仅仅是承担大国责任,也是倒逼国内改革,同时中国也掌握了完全的主动权。 中国的这两张牌都打得非常厉害。2021年,面对国际局势的骤变,面对百年变局,中国人会更加气定神闲、更加从容、更加主动。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心。 回到金融领域,世界的金融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0年,我们经历了一个“无限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欧美的政策正好相反,其他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又骤然上升,而中国在货币政策上保持了相当大的克制,这种克制既来自我们对过去十几年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来自我们基于自身经济特点的判断。 相信很多人没有想到,中国疫情恢复这么快,以及没有想到中国的出口会如此强劲。当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中国庞大的、坚实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好匹配了起来,中国再度成为“世界工厂”。 刚才吴晓波老师讲,在今年2、3月份时,没有人想到中国的产业链会如此强大,甚至那个时候大家讨论的问题是——“中国的产业链会不会被边缘化”?到了下半年,我们看到,中国再度成为“世界工厂”。我们通过自己的工业生产,为世界抗疫做出了贡献。 2021年的经济会怎么走? 今年的情况,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说实话,今年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遭遇“重创”“冲击”,很多企业都是“团灭”。 2020年的经济走势是“前低后高”,而2021年将是“前高后低”。大家对2021年的经济走势的分歧,不在于“能不能复苏”,而在于说“复苏到底有多强劲”。有的人相对保守一点,认为2021年的复苏可能没有那么持续;有的人相对乐观一点,认为2021年仍然会维持强劲的复苏。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会维持强劲的复苏状态,我们预计全年应该是在7%-8%左右的增速,2021年一季度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效应,可能会实现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速度确实来之不易,我觉得可以用“一枝独秀”来形容。 2021年经济的三大关键词会是什么呢?是“复苏”“稳政策”“强改革”。2021年我们会看到,下半年将延续上半年的复苏,当然这其中有非常多不确定性,至少有三个风险。 第一个风险:疫情风险。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仍然存在。相对来说,中国的工业生产部门仍然承担巨大的生产功能,继续为全世界生产产品。 第二个风险:数据风险。中国逐步进入省市县的换届,换届后,很多地方会重新检视本地的经济数据,一些企业的风险可能会暴露出来,甚至我们在2021年,从投资的角度仍然要防范风险。 第三个风险,疫苗风险。如果疫苗很快推出并得到有效使用,证明它对疫情特别有用,2021年,美国很可能在下半年启动货币政策边际上的收缩。这对全球资本流动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如何去抗击这种资本的逆转,如何去抗击来自海外需求的减弱?这需要通过供给侧、需求侧两方面的改革。 回到刚开始讲的“出清”,稍微复盘一下,无论2021年中国遇到多大的风险,无论复苏有多强劲,始于2017年的金融市场出清,我认为会在2021年基本结束。我们能明显看到,中国金融部门的杠杆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从产品到机构到局部的风险得到释放。 图源:吴晓波频道 这个过程是惨烈的、痛苦的,这些年,无论是经济还是疫情,还是金融市场,其实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熬”。我们关心的问题在于,如果2021年实现市场的出清,在资产配置上会有什么变化?股市方面,简单的结论告诉大家,总体上会经历一个从估值推升到业绩支撑的转变。 2020年的日子虽然不太好过,但2020年是一个资产大年。2021年经济复苏,日子好过一点,但投资将会特别难做。所以,债券市场还是以防风险为主,地产也逐步地进入到所谓的“牛市的后期”。 但这种年度的变化,并不改变我们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基本观点。为什么我们长期看好呢?有两大基本动力: 第一个动力是一个“推力”,全世界逐步步入零利率、负利率时代是大势所趋,无论从人口结构的变化,还是全球化的逆转等维度去看,中国恐怕也很难避免这样一个趋势。而在零利率、负利率的时代,持有核心资产是基本选择。 2020年,我个人认为是“零利率元年”,为什么?今年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曾经到过0.5%,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然是在3%以上,甚至今年一度达到了3.3%,也就是说,中国会长期成为一个资产高地。 我们维持资产的正收益,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然比较高,和美国之间维持着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利差。这是一个基本的动能,也可以说,未来资产市场的繁荣可能是以十年为单位来计数的。 第二个动力,我称之为“拉力”,就是以注册制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可以把它跟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相对比,中国的注册制也在摸爬滚打、逐渐摸索,我们正在推动向完全意义的注册制迈进。 对投资者而言,股票市场从“供销社模式”转向“超市模式”,在超市你可以买到非常多的资产,并且资产的性价比非常高。在负利率时代,我们的财富保卫战其实打响了,如果你不能够持有核心资产,我们的财富或不可避免地面临缩水的命运。 什么是核心资产?简而言之就是三大类:好股票、好房子、黄金。 我们要注意中国股票市场结构的变化,今年沪深300大大地跑赢了上证综指。股票市场上个股之间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头部公司屡创新高,很多公司却无人问津。作为投资者,需要看清楚下一个十年三大确定的赛道:科技、消费、大健康。 房子还是不是核心资产?当然是。但今年以来,房产剧烈分化,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块,分化都非常严重。很多人都问我“厦门的房子能不能买”“深圳的房子能不能买”,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只能告诉大家,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产仍是重要的核心资产。 最后再说说黄金,很多人都对黄金特别痴迷。黄金的货币属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避险属性同时存在,黄金是负利率时代相对投资价值凸显的一个品种,今年黄金突破过2000美元/盎司。 很多人问,黄金还会不会涨价?短期的价格很难判断。但如果我们认定未来的市场仍然是零利率、负利率的趋势,黄金的投资价值就不可忽视。 有人问,投资黄金该买什么?因人而异。对一般投资者而言,没有必要买太多黄金,特别是实物黄金。如果你对黄金特别痴迷,建议你买点金条、买点金币比如熊猫金币。 很多人问,黄金是不是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差?我只能说,对于高净值群体来说,黄金是压箱底的投资。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你说黄金有投资价值,它确实非常有价值,说它没有价值,也没有价值。但它有一个隐藏很深的功能,就是能让人们心情愉悦。当你受到疫情冲击或工作不顺心时,回到家拿出金条,拿出熊猫金币数一数,心情会特别愉悦。 所以,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供大家参考。 最后,我想东施效颦一下,今年李雪琴老师特别火,她曾经喊话过一个著名明星。说到黄金,我特别想利用这个机会喊话一下郎朗:“郎朗,你看,这就是黄金,这就是熊猫金币,多重!” 祝大家好运,谢谢!

2021-01-01 989

科技媒体的幻觉和特斯拉的本土策略,以及乔布斯的启示

下半场需要技术取胜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潜atom”(ID:deepatom),作者: 深潜atomer,36氪经授权发布。 把特斯拉推向风口浪尖的不是十二月的寒潮,居然是品玩的系列稿件。在品玩的稿件中,特斯拉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垃圾。但在品玩随后的回应中,品玩表达的核心意思又变成了:虽然我们不严谨,我们之前也因为类似的操作赔过钱,但我们觉得你们的回应姿势不够优美,尤其是你们中国区的公共负责人,居然没有第一时间研读我们的文章,这是工作的失职。都是千年的狐狸,一谈聊斋就显得过分虚假了。 特斯拉的本土策略 作为无人驾驶领域的流量奶牛,特斯拉的成长一路都伴随着各种争议。一方面是因为,马斯克的个性和表达,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新物种,特斯拉确实也有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其实需要保持个公众的高频沟通。但特斯拉的公关策略,却变得越来越激进,以至于裁撤了大部分的公关设置。 这当然可以看做特斯拉对自己产品的自信,但是无人驾驶领域最大的问题是长尾问题,能解决前面的90%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剩下的10%的问题就容易解决,因为它要面临大量未知的场景和状况。这是它区别于大部分电子产品最重要的地方。 可能受限于眼界和阅读面,我们很少看到其他无人驾驶的公司,被媒体如此拷问和打量。以至于,对特斯拉内部的语言习惯和饮食习惯,媒体都能做出细致入微的探究和解释。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应该深刻反省,尤其应该重新领悟一下乔布斯所说的,如何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而不能只是以钢铁直男的形象和媒体打交道,尤其是本土的科技媒体。 科技媒体对于立大的Flag是有一定的扭曲心理的。最好的样本是罗永浩,无论老罗做什么,大家都抱着一种看戏的心态,就是你这个人我们认,但是你做的是,另说。 虽然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但是要想有长足的发展,我们建议,特斯拉还是应该把公关和媒体业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特斯拉需要保持一种必要的警醒,对媒体沟通和互动保持一种灵活的身段。这是特斯拉本土化中很重要的一环。 乔布斯的启示 乔布斯是一个超级产品经理,这乔布斯被封神后,这几乎是一句废话。但如果说,乔布斯的产品思维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产品的把握上,也体现在他对产品的媒体策略上,以及他对媒体关系的设计上,那么我们对乔布斯的理解就会更丰富立体一些。 乔布斯长久以来都跟记者和媒体保持着很好的关系,甚至他会事先替这些人想好他们想要的。他也格外关注KOL,并深刻洞察到,如果想利用好KOL,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且多聊。因为他深谙人是传播媒介的延伸的道理。 即便在iPhone 4 天线出现严重设计缺陷时,乔布斯依旧能跟媒体主动沟通,讲出“我们不完美。手机不完美。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们想要让用户满意”的经典公关话语。 为一个电子产品开高规格的发布会,这个传统应该肇始于乔布斯。这也是他跟媒体互动的最高形式。科技媒体济济一堂,他在上面娴熟的展示产品的细节、阐述产品理念,尔后媒体纷纷报道。甚至在本土科技媒体圈,苹果的发布会,被誉为“科技界的春晚”。不管有没有利益关系,苹果的选题是所有科技媒体都绕不开的,因为它有话题性和流量。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苹果的产品力,以及它引领趋势的能力,以及他们贯穿始终的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即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它的媒体影响力和控制力。 但这一切,在本土科技媒体这里,刚好相反,产生了一种戏剧性的反转——就像某知名自媒体所说,我们的媒体和企业的关系,是娘家人和女主家的关系。所以每次敲钟,都会有媒体人被邀请,因为他们一路参与了公司的成长和保驾护航。 本土科技公司和媒体的幻觉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汽车消费者习惯了被传播和被引导,但特斯拉却难得地采取了自成一派的营销方式。在“公开透明”的价格体系下,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直营模式中,消费者几乎很难看到关于特斯拉的广告。但这些,都并不妨碍它卖得很好。 某种程度上说,特斯拉的确起到了一定的颠覆作用,不仅是对行业内的某些“潜规则”的颠覆,更是引发了人们关于“车企究竟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的思考。 几乎每个本土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都会以乔布斯第二,或者比尔盖茨第二来标榜自己,努力地把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个人叙事贴着这些榜样。直到现在,他们对标的对象变成了马斯克。但却变得更有攻击性。但事实却证明,他们的打法都比较老土,或者仔细推敲后或多或少都是某种模仿和追随。他们可以仰仗科技媒体的话语权来扭转信息传播和用户认知,但这对科技创新其实毫无裨益。 在互联网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各种媒体缠斗之后,就连周鸿祎这样的好战分子都开始变得佛系。流量型平台也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的存在,而科技密度更高更加贴合生活的创新,才是新的趋势。在这种状况下,还沿着过去的媒体传播策略塑造品牌,其实是一种刻舟求剑的路径依赖。 以新能源和无人驾驶为例,相比传统车企,整个市场的盘子还不够大,还面临着传统车企的追赶和绞杀。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其实应该有一种基本的底线和共识,并不能因为特斯拉是外来的软柿子,就可以随便捏打。 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科技公司的比拼已经进入下半场,更需要真干实干,以往那种靠媒体就可以扭曲现实力场的情况,会越来越式微。本土科技公司,需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研发和产品上;而外来科技公司,则需要适当的放下傲慢和偏见,保持更大的友善和亲和。 2021年,马上就要到来了,用一句大厂高管的话作为结尾:“(互联网)大战已经过去,不会走入你死我活的境地。”正如苹果的崛起为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培育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大批优秀的供应商,同时也推动了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壮大与全面赶超。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特斯拉,从新能源汽车兴起并铸造了一个新时代时,“特斯拉”就是这个领域逃脱不开的名字。

2021-01-01 979

36氪专访 | 欢喜传媒CEO项绍琨:《囧妈》院转网是特殊时期做出的正确决定

[ceo-payment-hide sku="1"]这里是隐藏内容[/ceo-payment-hide] “我们最理想的状态还是让电影先上电影院,然后再上网。” 过去一年,欢喜传媒无疑是中国存在感最强的影视内容投资、制作公司。年初,在春节档影片全部因为疫情撤档时,欢喜传媒出品的电影《囧妈》宣布在字节跳动旗下的多个平台在线首播,成为了国内“院转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欢喜传媒勇走钢索的行为虽然获得了居家观众的赞美之声,但也招来了全国不少院线老板的联手抵制。在这场饱受瞩目的交易中,字节跳动向欢喜传媒支付了 6.3 亿元人民币,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这之后,欢喜继续激进地推动影视作品走向互联网平台。今年 8 月 31 日,欢喜传媒以 5.13 亿港元的价格将 9.9% 的股份卖给 B 站,张一白导演的剧集《风犬少年的天空》和头部院线电影《夺冠》在 B 站上线。 年底,欢喜首映又分别与华为、小米达成合作协议,在华为电视、华为手机及小米电视、小米手机设立“欢喜首映”专区,分享用户付费收益。 欢喜传媒总能在行业内掀起关注,一方面因为其多有特立独行的操作,一方面也因其签约了国内大量一流导演,并锁定了他们未来多年的多部作品,其中包括宁浩、徐峥、陈可辛、王家卫、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贾樟柯等等。 在 2020 年的末尾,欢喜传媒 CEO 项绍琨接受了 36 氪的采访。他在 2015 年与董平、宁浩、徐峥联合创办了这家公司,见证了它的上市,并在 2017 年推动了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的上线。在这场对话中,项绍琨谈到了《囧妈》院转网的影响,也阐述了欢喜传媒选择与猫眼、字节跳动、B 站合作的原因。 欢喜传媒 CEO 项绍琨 以下为 36 氪采访实录,内容经过了不影响原意的编辑: 36氪: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国内外院线与流媒体都存在激烈博弈。相比三年前欢喜传媒开始布局流媒体业务时,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项绍琨:2014 年筹备成立欢喜公司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国内外整个电影行业的变化,因此我们想做一个非传统的影视公司。我们通过讨论得出了两个结论,此后欢喜传媒所有的业务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两点来做的。 第一是头部内容非常重要。中国票房增长很快,而且中国电影以导演中心制为主,导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资源。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和导演的利益放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我们开发和制作好头部内容。 第二是我们也看到了 Netflix、亚马逊和国内的几个大平台也都做得越来越好,我们判断很多内容以后都会搬到网上去。我们后面做的布局,比如用公司股权来换取中国最好的导演的独家服务,以及做自己的流媒体平台等等,都是基于这两点判断。 今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从宏观上来讲,我们的目标没有变。我们还是要靠我们的头部导演来做头部内容。今年有《囧妈》、《夺冠》,《一秒钟》,我们还参与了《我和我的家乡》和《温暖的抱抱》,这些都是头部的内容。 同时, 我们的流媒体欢喜首映也发展得很快。我们年三十的时候把《囧妈》放到网上,这对欢喜首映是一个推动。上个月的 APP 下载量已经达到了 2700 万,付费用户也达到了 500 万。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流媒体平台,势头还是很好的。而且,我们基本上是针对中国流媒体市场下的一个细分市场,因为欢喜首映以精选和独家内容为主,目标用户比较偏白领人群。 其实在整个流媒体行业里,相对其他的大平台,我们是一个补充。整个中国的流媒体市场还在快速发展中,所以我们也有比较大的期望。 36氪:也就是说欢喜传媒的思路没变,但是今年节奏加快了不少。春节档电影《囧妈》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决定院转网,当时在公司内部有争议吗? 项绍琨:没有特别大的争议。欢喜传媒是香港的上市公司,我们有责任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广大股东的利益。作为管理层,我们有责任去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当时我们内部没有太大的不同意见,最多可能只是在做法上有一些讨论。我认为我们最终的决定是正确的,不仅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还使全国人民能够在隔离期间免费看到这部电影。 全国电影院因疫情关闭是一个猝不及防的状况,但《囧妈》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只花了两三天时间就谈好了。因为其实在这之前,我们跟字节跳动已经有一段时间在洽谈合作,所以这个具体的项目谈起来就很快。 36氪:当时《囧妈》的做法引起了院线比较大的抵制情绪,这件事在影院复工后真的对欢喜产生负面影响了吗? 项绍琨:年初我们在特殊环境下采取了特殊做法,我们是很能理解院线合作伙伴们的反应的。后来我们也跟院线的合作伙伴们解释了,我们非常乐意让电影先在电影院上映,然后再上网,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状态。 36氪:今年全球影视行业的窗口期都在缩窄,激进一点的甚至会院网同步上映。您怎么看待华纳和迪士尼的做法?这是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还是一个长远的趋势? 项绍琨:目前从欢喜的角度来说,最大的经济利益来源还是产生在电影院里,然后才是流媒体。所以我们认为关于电影院彻底消失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同时,观众看电影的习惯确实在改变。更多的人开始习惯在手机上、电脑上、iPad 上看电影和剧。不管有没有疫情,不管华纳和迪士尼做不做院转网,这个趋势都在发生。在美国,年轻人们说“我们看一部电影吧”, 很多时候是指打开电脑,大家在沙发上一起看。所以我觉得未来院线跟流媒体还是会共存。 36氪:迪士尼的做法是除了把从院线退下来的电影上线流媒体 Disney+ 以外,还会为 Disney+ 专门制作一些网大和网剧。但大成本电影如复联系列,还是必须得上院线才能回本。欢喜未来也会是这个思路吗? 项绍琨:我同意这个说法。比如今年上线的张一白导演的《风犬少年的天空》,这部剧的质感跟电影没什么区别。我们这部剧就是为了流媒体平台制作的。以后我们也有可能会专门为流媒体制作电影。 36氪:对于流媒体来说,网剧的用户留存肯定会比电影更好。关于网剧内容的需求欢喜传媒接下来要怎么解决? 项绍琨:我们有做剧的计划,但还是要掌握节奏。比如说,也许明年欢喜首映达到某一个用户量级后,我们会上一些大体量的剧。但今年我们的用户量还有点小,这样做就不是很合适。电影毕竟还有院线的收入保障。 如果你仔细看我们跟导演的合同安排的话,会发现有几位很著名的导演跟我们合作的不仅是电影,还有剧。包括王家卫导演、顾长卫导演、张艺谋导演、张一白导演等等。这些都是欢喜很重要的资源。 现在海内外很多有名的导演,包括我们的导演,他们觉得做剧,特别是给流媒体做剧,是一个新的尝试。张一白导演已经做了《风犬少年的天空》,今天冯小刚导演也宣布杀青了一部给爱奇艺做的网剧《北辙南辕》。 36氪:为什么选择了跟字节跳动和 B 站合作? 项绍琨:我们跟 B 站合作,一是因为它的用户跟我们(欢喜首映)是互补的,B 站的观众更年轻,跟欢喜首映用户的重合率不是特别的大。二是因为把我们的内容放到 B 站上来播放能得到比较好的反馈。让我们了解年轻的观众喜欢哪些内容,什么样的内容能够打动他们。根据 B 站发布的信息,《风犬少年的天空》在 B 站的播放量名列前茅,我觉得这对于创作人和出品公司来讲都是比较重要的参考。 36氪:欢喜首映原本是走独播路线的,但过去一年把很多头部内容分了出来放在其他平台上播放。是否能把与字节跳动和 B 站的合作看作是欢喜首映为短期回报做出的牺牲? 项绍琨: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必须得有渠道的合作。如果我们不跟任何人合作,就得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推动发展。 36氪:那么您认为在接下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欢喜的模式会逐渐以欢喜首映独播为主,还是以渠道合作为主? 项绍琨:我觉得会是独播+渠道合作,两种都有。目前这样的平衡我觉得是可以的。如果我们完全靠欢喜首内部自然增长的话,恐怕时间就要长一点。现在有合作伙伴的渠道支持,发展速度就会更快。我们接下来会不断地调整,使两条路保持平衡,很难说会更偏重哪一条路。 36氪:新的一年欢喜传媒有什么目标或者计划吗? 项绍琨:其实我们的目标和计划都挺清晰的,我们的业务线也比较简单。第一,开发制作头部的影视剧内容;第二,通过好的独家内容和合作伙伴合作,使欢喜首映的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大的发展。今年对大家来讲都是不容易的一年,希望明年能够重回正轨。

2021-01-01 2,731

运营工作总结复盘PPT模板

一款非常好看的运营工作总结复盘PPT模板分享给大家

View Demo 2020-12-18 1,408